疫情|检测樽仔难求 结果滞后病人白等 专家促上门供应斩传播链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政府检疫隔离设施严重不足,俗称“樽仔”的深喉唾液样本收集包亦“一樽难求”,不少病人既要“扑樽”检测,却又苦等多日没有结果,被迫一直在家隔离未知何时结束,有㓥房户更搬上天台自我隔离,苦不堪言。有确诊市民批评当局讯息混乱,拖累家人承受高风险,影响他们正常生活。
立法会议员陆瀚民接获各区居民反映未能取得樽仔,促各区民政事务处协调派发。专家亦建议当局尽快理顺核酸测试流程,包括上门供应检测樽,避免检测结果滞后;同时应尽快腾空社区隔离设施,收容更多新增患者,斩断传播链。
坪洲居民Robert(化名)是其中饱受检疫隔离措施影响的受害者。他本月10日接种第一针科兴疫苗,其后出现低烧情况,以为是打针后不适,五日后严重喉咙痛,心感不妙,前往坪洲健康院看医生。他忆述护士得悉他发烧后甚为紧张,着他循后门到特别房诊症,医方其后处方消炎退烧药物,并提供检测樽给他,着他进行核酸检测。当日他与家人亦进行快速抗原测试,他呈阳性,而家人则阴性。
Robert表示,他在本月16日缴交样本,但至今日(20日)仍未收到卫生署结果通知。其间他一直在家隔离,未能上班,日常生活依赖家人外出购买,由于难以避免与家人接触,令家人承受高风险,幸家人表现平常,未有怨言。
Robert称自己“好番9成啦”,但继续自律在家隔离,等候检测结果及政府安排。他直指政府讯息混乱,他不清楚何时才能结束隔离,认为在接获检测结果后才计算14日,“之前咪白等?我明明好返。”
陆瀚民建议当局增加派发樽仔数量和地点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建议理顺核酸测试流程、并由当局统筹提供一条龙服务更为实际,包括提供上门供应检测樽,予确诊患者于检测阳性结果当日起计第五天进行检测,以及设立专责团队分流化验,免报告结果滞后,倘结果呈阴性,则可提早解除隔离令,与此同时亦可尽快腾空及社区隔离设施,收容更多新增患者,尽快斩断传播链。
立法会议员陆瀚民今日向食物及卫生局发信,指他近日接获各区居民反映,未能在现有途径取得深喉唾液样本收集包。他建议当局增加派发樽仔的数量和地点,除可加强各区民政事务处协调派发外,亦可联同各地区组织,例如各议员地区办事处,作为临时派发地点。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表示,市民一般快速抗原测试呈阳性后,便会索取进行深喉唾液作核酸检测,初步确诊后再覆检,才会正式确诊。检则为阳性后隔离14日,检测呈阴性便可结束隔离。目前每日各派发点检测樽迅速“清零”,“樽仔”数量不足,市民扑樽需时,加上检测报告滞后5至7日才有结果,亦变相延长确诊者的隔离令,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可能病发之后都等了几日,先开始隔离,但隔离紧期间可能已经好返。”
彭建议,当局确立认可的快测抗原测试包品牌名单,将快速测验阳性结果视为确诊,14日后阴性即时解除隔离;而加大核酸检测容量,而由于内地专家加入,相信可加快检测。他指出,目前确诊数字未见顶,尽早完成检测结果、尽早发现确诊者并进行分流隔离:在家隔离、社区隔离设施或入院隔离,才能达到隔离的意义,亦避免令市民白白隔离更多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