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芯片|新公屋海达邨大门、厨房门疑内置芯片 防租户擅自拆除
公屋联会日前于Facebook专页帖文指,该会总干事招国伟早前到长沙湾海达邨2期参观入伙安排。期间,招国伟向房屋署当邨经理及工程人员了解新屋邨单位情况,获悉单位大门、大门铁闸及厨房木门等门装有“芯片”,署方此举是以防租户拆走、或自行更换设施。
据专页图片指,大门及厨房木门近门顶对落位置放入芯片,至于大门铁闸的顶部则装上芯片。据称,假如住客将设施拆除并弃置,房署人员便可透过仪器,读取到所属的单位资料,并且要求有关租户纠正。
房屋署回复查询表示,房屋委员会在2012年中开始,于所有公营房屋新招标工程项目中的建筑构件安装具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芯片,是一项建筑流程及品质控制的措施。
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指,大门及厨房木门属耐火结构,根据房署指引属于属于“甲类”即是不能改动或者拆除。他指,房署有关安装芯片举动主要考虑火警安全问题,他指日后房署职员于环保斗、其他地方发现弃置的大门或木门,利用仪器扫描芯片后,可以寻找出有关单位及要求有关住户作出纠正。
房屋署资料:门及厨房门被列为甲类,即不准许改动
据房屋署资料显示,房屋署编配给租户的公屋单位,一般会提供各式固定装置及设备。根据公屋租约条款,事前未经该署书面同意,租户不得在单位内安装任何固定装置、间隔或其他架设,亦不可拆除单位内的原有固定装置或设备。
房署把公屋单位内提供的 各式固定装置分为甲、乙、丙3类,如租户欲申请改动固定装置,须遵守规定。包括“甲”不准许改动、“乙”须事前以书面方式向房屋署提出改动申请,以及“丙”无须事前向房屋署提出改动申请;大门及厨房门被列为甲类,即是不准许改动。而防盗铁闸及锁被列为乙类,即是改动前需向署方以书面申请。
↓将军澳居屋雍明苑入伙 垃圾囤积如堆填区↓
房屋署:2012年中开始 建筑流程及品质控制措施
房屋署发言人表示,房屋委员会在2012年中开始,于所有公营房屋新招标工程项目中的建筑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外墙、铝窗、木门和铁闸等安装具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芯片,以记录构件的生产资料、型号批次、出厂地点、日期及安装位置等资料。从而管理建筑构件由制成品、仓存以至运送及安装的整个物流过程及其安装纪录,是一项建筑流程及品质控制的措施。
发言人指,房委会与公屋租户所签订的租约上清楚列明,事前未经业主书面同意,租户不得改动单位内的固定装置。如发现租户在单位内作违规改动,租户须自费纠正或还原。若屋邨办事处发现租户有违规改动甲类固定装置(例如:隔火门),房屋署会发出修复通知书并安排承办商拆除该些改动及修复单位,而租户须负责所需之工程费用。 若屋邨办事处发现单位内有未经批准的乙类固定装置之改动工程,或进行了乙类固定装置改动工程并引致负面影响,房屋署会发出修复通知书。倘若租户不配合承办商入屋进行修复工程,房屋署可根据房屋条例发出迁出通知书,终止租约。
今年2月,将军澳新居屋雍明苑近月落成,近1,400户陆续入伙,屋苑范围惊现“垃圾山”。随着入伙装修如火如荼,建筑废料、装修及家居垃圾囤积的问题接踵而来,屋苑空地堆满垃圾的景况被居民戏称为“堆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