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深井行山疑热衰竭一度失知觉获救 同行友人发文感谢救援人员

撰文: 凌逸德
出版:更新:

近日天朗气清、阳光普照,不少人会呼朋唤友一同郊游远足,但享乐时亦要记得小心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市民昨日(24日)与多名朋友一同在深井行山,快到目的地时突然身体不适,更一度失去知觉,同行者立即报警。事主其被由政府飞行服务队送院,据悉被诊断为“热衰竭”。友人事后在社交平台发帖,感谢救援人员“汗流甲(浃)背的跑上山”施援。

据发帖网民表示,她与事主等一行人,昨日由荃湾元荃古道至深井远足,路线长约10.8公里,一般约3小时可完成。他们已不是第一次沿此路线远足,昨日带齐水、水果及电解质饮品,“慢行差不多4小时”,当时气温约28度,阳光猛烈,路程中树荫较少。各人在离目的地深井尚余约15分钟步程时,在一凉亭坐下休息进食,其间一名同行友人“坐坐下突然向后反,失去知觉”。

帖主忆述,同行人士见状扶事主躺下休息,待事主稍为清醒后“给予糖及水”,但不久后事主全身轻微抽搐、意识摸糊,众人于是让他再躺下及为他涂药油。各人起初估计事主可能因低血糖不适,原打算待他情况好转,便扶他下山进食。

一名男子3月24日在深井远足期间不适,同行人士报警求助,大批救援人员赶至施救,政府飞行服务队亦派出直升机将事主送院。(Threads @anita.wan.52)

惟事主情况愈来愈差,同行者于是致电999报警求助。惟等候救援期间,事主“一度失去知觉,手脚冰冻,皮肤湿冷,脉搏微弱,面如灰色”。帖主指当时幸获热心行山者协助找出座标,令救援人员迅速到达。救援人员为事主初步检查后,决定由政府飞行服务队派出直升机将事主送院治理;其间他们在山上见到其他行山者时,亦不此提醒他们多喝水,补充水份。

帖主表示,不适的友人被诊断为“热衰竭”,“就是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水份不足以至电解质不平行(衡)”。她回忆昨日救援人员“汗流甲(浃)背的跑上山,气喘中,检查及安慰患者”,包括“消防处拯救队,救护员,警察行山队,飞行服务队”,在帖文中感谢他们拯救生命。

警方表示,于昨日下午2时58分接报,一名71岁男子联同数人行山时,在深井半山亭感头晕不适。救援人员赶至为其治理后,事主清醒由政府飞行服务队直升机送到东区医院救治。

帖主其后回复《香港01》查询表示,事主送院后需要“吊盐水”补充体内液体,亦曾接受脑扫描等检查,目前仍在医院留医。

热衰竭及中暑征状。(政府飞行服务队网页截图)

根据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医疗辅助队政府飞行服务队资料,人们在炎热环境下运动及工作,会大量出汗,因而带走大量的水份及盐份,导致身体出现虚脱情况。热衰竭征状包括头痛、晕眩及恶心,体温升高、皮肤湿冷、苍白,身体疲倦、软弱,情绪不安,患者可能会气促、神志不清甚至昏厥。一旦身体未能及时散热,患者体温升至摄氏41度或以上时便称为中暑,可能会出现全身痉挛或昏迷等现象,若不及时替患者降温及急救,便会有生命危险。

一旦有人出现热衰竭,应将患者移到清凉通爽的地方,让他平卧、垫高双腿,适量脱去衣服,并用湿毛巾擦抹病人全身及扇凉。若患者清醒及没有呕吐,可让他每 15分钟饮水半杯盐水(比例为1茶匙盐:1 公升水),约共饮水两杯,或提供电解质补充品;如患者人事不省,应将他置于复原卧式。旁人亦应安排患者送院治理。

中暑人士急救小贴士。(职业安全健康局《绿十字》截图)

政府飞行服务队的资料指出,若他们被派到现场救援,可即时为患者冰敷降温和补充体液;直升机产生的下旋气流和机舱内的空调亦可以增加降温效果。救援人员亦会为患者提供所需药物及静脉注射,如有需要,会直接将患者送往医院;若患者情况稳定,则会转交由救护车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