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基金推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 廉署推指引防贪污丛生

撰文: 陈宇轩
出版:更新:

为减轻公营医疗系统负担及让病人尽快得到服务,医管局及卫生署于8年前陆续推出多个“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本年度施政报告中,政府更承诺拨款100亿元作为基金协助推行。由于计划涉大量公帑及持份者,存在贪污风险,廉政公署针遂向医管局、卫生署、私营医生及医疗机构等推出防贪指引,分析出六大潜在贪污风险,包括转介病人时从中收益、夸大服务次数以骗取津贴等,提醒如何避免牵涉贪污,确保公帑用得其所。

廉署防止贪污处首席防贪主任萧健宽(中)表示,需特别提醒病人任何情况都不应向医生提供利益换取参与资格。(陈宇轩摄)

相关计划零贪污投诉 惟存贪污风险

现时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有12个,包括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肠道检查公私营协作计划等,单是15/16年度已有至少2万人受惠,据廉署统计,各计划由2008年起,陆续推出至今,都未收过相关贪污投诉。

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虽旨在减轻对公立医疗服务的负担,但同时存在贪污风险。(资料图片)

不过廉署首席防贪主任萧健宽指,医管局就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获政府拨款100亿元作为基金推行,但计划中的招标、付款程序、病人资格审核等,均存贪污风险,有必要将过往就个别计划提出的防贪意见整合,推出全新防贪指引供持份者参考,当中整合出六大贪污陷阱,均有可能触犯《防止贿赂条例》、欺诈罪等:

医管局或卫生署职员协助亲友、或索取利益,使他人合资格或缩短轮候时间医管局或卫生署职员不诚实向病人推荐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私营医疗机构或医生私营医生转介病人至其他机构或医生跟进及检查时,从中收取利益私营机构或医生夸大服务次数,骗取津贴不符资格病人向医生行贿以换取参加资格医管局或卫生署职员抽查时收取利益,容让低质素私营医疗机构或医生可继续服务

廉署针对“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存在的贪污风险推出防贪指引,供各持份者参阅。(陈宇轩摄)

病人勿乱签文件 慎防被利用

萧健宽指病人对防贪的认知十分重要,提醒病人不应向医生提供利益换取参与资格,同时小心不要被不法服务提供者利用,如不要容让无接受任何医疗服务下,仍默许服务提供者申请津贴;切勿在可疑收据或确认书签署,如有问题,应即向廉署举报。

另防贪指引中,亦建议各项计划的管理人制定职员程序指引、统一服务提供者名单、与服务提供者订立的合约中,加入诚信条款、提高计划透明度等,以堵塞潜在漏洞。

基于公营医疗系统负担愈趋庞大,2008年推出的“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冀能纾解问题。(资料图片)

医管局设督委会 监察所有计划

医管局同时亦会把关,医管局总行政经理(服务转型)蔡启明强调会不定期抽查,以电话访问等形式,询问病人有否得到服务及服务满意度,每项计划均有工作小组负责审核规管,医管局亦会成立督导委员会,监察整个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下月将首次开会。蔡启明补充,会向获邀参加各项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的病人安排座谈会,并会到区议会宣传,让病人更了解贪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