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泥鯭的” 时速140公里 18分钟旺角飞驰将军澳
深夜时分大多公共交通工具经已停驶,泥鯭的往往看准商机兜揽夜归人士乘搭,在港九各处广设站头等客。记者试搭其中五条路线,全部严重超速,当中由旺角驶往将军澳的泥鯭的最“极速”,在限驶80公里的公路上,以时速140公里高速飞驰,仅18分钟即到达目的地。有议员指深宵交通未能满足市民需求,夜归市民无车可搭,被逼转投“泥鯭的”怀抱,促当局加强执法同时,亦要考虑提供新营运模式予的士业界。
本港大部分公共交通工具均在凌晨12时半左右停止服务,通宵巴士线和小巴线站多路程长,夜归人士为求方便会选搭的士,部分不法的士司机看准商机,在乘客量较多的巴士站和小巴站外兜揽乘客,以人头费方式经营,最高峰时“总有一架喺附近”。“泥鯭的”逐渐形成固定路线,自设非法的士站头,经营模式俨似红色小巴,保守估计最少20个泥鯭的站头分布在不同地区。
旺角最少有4个通宵泥鯭的站头,在洗衣街中旅社门外,前往将军澳的“泥鯭的”车队每晚均准时出现,乘客甫上车即自动交付35元人头费及交代目的地。
取单收10元“印刷费”
记者在车上等候仅4至5分钟,泥鯭的已经坐满,司机即启动咪表,沿太子道东驶近九龙城,再转上观塘绕道,在限速80公里的公路上,以时速140公里高速飞驰,到近油塘弯位时仅减速至120公里,车上乘客无一不抓实扶手,部分更以手顶住车顶保持平衡,至驶近将军澳隧道才回复正常车速。
的士一驶离隧道即再全速前进,最高时速达110公里,仅18分钟便到达目的地彩明苑,比一般情况下的半小时车程快近一倍。记者随后向司机索取咪表单据作纪录时,被收取10元“印刷费”。
旺角入元朗站头最具规模
由旺角新宝戏院对开驶往元朗和天水围的泥鯭的站头,搭有太阳伞、座椅等设备,俨如小巴站的站长室,而泥鯭的的站长则负责拉客和把风。
记者登车试搭,约10分钟客满后便开车,发现虽然的士“For Hire”灯牌已经落下,咪表却未有启动。的士沿西九龙走廊直上屯门公路,未有选用大榄隧道,改沿屯门公路转入青山公路元朗段行驶,先到天水围落客再驶入元朗。
屯门公路限速80公里,当的士驶近小榄转车站时,时速高达120公里,至屯门市广场路段亦未见减速,仅半小时便到达元朗广场,比沿大榄隧道行驶所需的40分钟还要快。
高速飞驰快相机无反应
至于旺角道街市对开,出现等候往上水的泥鯭的人龙。记者排队等候约10分钟即上车出发,咪表同样“失灵”,的士沿窝打老道过狮子山隧道,驶上限速100公里的吐露港公路时以时速110公里飞驰,其间途经多个快相机,但未见有触动快相机,最终花约半小时即抵达上水翠丽花园。
而在新填地街与山东街交界,亦有开往东涌的泥鯭的站头,的士沿三号干线上青马大桥,于限速110公里的北大屿公路以时速120公里飞驰,同样未有触动快相机,最终花仅22分钟已抵达东涌逸东邨,较一般情况下的半小时快8分钟左右。
业界称站头需交“入线费”
的士司机分会主任杜燊棠表示,泥鯭的多在深夜时间经营,以往在旺角的多个站头需要交“入线费”,不过现时并非所有泥鯭的站头会收取入线费,只有生意较佳的站头会收取,例如旺角往将军澳和旺角往东涌。
杜指泥鯭的司机为走多两转和赶交更,往往铤而走险超速行驶,而部分泥鯭的更在公路旁边与其他泥鯭的交换乘客,为乘客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因此除要求警方加强执法外,乘客亦要反思是有否必要乘搭泥鯭的。他形容“如果遇到架贼车点算呢?”
今年首9个月仅4检控
根据《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车辆)规例》,的士司机兜客及“钓泥鯭”活动属违法行为,分别可判处最高罚款5000元和入狱6个月,以及罚款10,000元和入狱6个月。泥鯭的违法载客又超速,不过,警方回应查询时表示,警方于2013年曾就的士司机非法兜客提出156宗检控,但至翌年检控数字即急降至仅34宗,今年首9个月更只有4宗检控个案。
议员促政府推广“合乘”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郭家麒认为,近年世界各地主张减排减废,“合乘概念”应运而生,而“泥鯭的”正正是“合乘”的体现。有鉴于香港近年出现不同的汽车电召服务,的士经营模式亦有明显改变,包括多了很多“合乘”的选项,郭家麒认为若政府无法禁绝泥鯭的,应考虑市民的实际需要,提供一个新的经营模式予的士,让的士可以在合法和安全的环境下“合乘”的士,不要盲目守住旧法例掩耳盗铃。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