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屋邨三尸案|父母或忧子女受苦同赴死 专家:不应剥夺生存权利

撰文: 陈蕾蕾
出版:更新:

长沙湾苏屋邨发生三尸伦常惨剧,一名32岁母亲疑携同10岁子及6岁女寻死同赴黄泉。今早36岁朱姓男户主返回荷花楼住所时,发现单位煤气泄漏,消防破门后发现其妻子及两名年幼子女昏倒屋内,送院抢救不治,而涉事单位内的煤气喉疑遭割断。
临床心理学家邹凯诗指,父母携同子女寻死,或因担心子女留在世上会“好受苦”,她提醒父母不应剥夺小朋友生存的权利,“你生佢出嚟唔代表可以决定佢生命嘅长短。”她续指,经历身边人身亡的幸存者,应及早检查自己的情况。

父母不应剥夺生存权利

临床心理学家邹凯诗表示,有意寻死的人一般患有抑郁情况,对世界感到非常灰暗,甚或觉得“留喺到好受苦,都无乜希望”,认为死亡是解决的方法,又会认为子女留在世上“好受苦”,对于子女留下感到不放心,因此选择携同子女一同寻死。她提醒,父母不应剥夺小朋友生存的权利,“你生佢出嚟唔代表可以决定佢生命嘅长短。”

幸存亲属或患上抑郁症

另外,经历身边亲友自杀的幸存者,较大机会因而患上抑郁症,包括会非常自责,容易触景伤情,又会后悔应及早阻止相关情况。她呼吁幸存者检查自己情绪,“唔好谂住自己无嘢,畀专业人士诊断下”,其身边人多陪伴他们,并在处理身后事时提供帮助,而幸存者有需要亦可搬离家中以免触景伤情。

邹凯诗续指,自杀往往不能以单一原因理解,或出于不同的原因,包括家庭﹑经济等情况,寻死的念头会潜伏一段时间。她指,有意自杀的人一般会有先兆,包括会预先交代遗言﹑将心爱的物品转赠他人,或事先进行一些计划及准备,如写遗书等等。至于情绪方面,他们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情况,对周遭事物失去动力。她呼吁应留意身边人是否有情绪不隐情况,若身边人出现相关情况应及早劝喻对方求医,尽量多陪伴对方,同时收起危险物品,令对方打消念头;如发现对方寻死倾向极高时,应因应情况立即求医。

+2

翻查资料,过往亦曾发生父母携子女寻死的伦常惨剧。
2019年2月24日,将军澳善明邨善礼楼,一名55岁母亲喂23岁儿子服老鼠药后,再用充电线勒毙他,警方将案件列谋杀及企图自杀案处理,拘捕55岁母亲。
2018年8月7日,44岁单亲妈妈因感情问题,在大角嘴亮贤居住所与7岁女儿烧炭同告不治。
2018年7月24日,观塘油塘邨华塘楼一名35岁单亲妈妈,将4岁女儿及女佣安排离家后,留下遗书即挥刀自斩放血,再狠心将2岁半大儿子掟落楼后复跳楼亡,其子重伤,警方将案列为企图谋杀及自杀调查。
2018年2月27日,沙田一名45岁女子疑因思念亡夫,在石门工业区一七人车内偕9岁儿子在七人车内烧炭自杀身亡。
2017年4月5日,45岁妇人与丈夫婚变,偕9岁女儿从将军澳蔚蓝湾畔堕下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