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杨明撞毁战前石壆修复费料达25万 续保至本月下旬
艺人杨明上月8号凌晨驾驶私家车在山顶马己仙峡道失事撞壆,撞毁路边一段约3米长的石墙,目前正续保至本月下旬。有研究香港石墙的“城西关注组”成员张朝敦称,被撞毁的石墙属战前建筑,有逾80年历史,具有历史意义。有建筑师估计,若要重建该石墙,涉及的修复费料高达25万港元,当中基本开支已近10万港元。
热衷于研究香港石墙的“城西关注组”成员张朝敦估计,被撞毁的石墙应是战前所建,因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本港很多路段采用该款花岗石砌石壆或挡土墙,而张翻查政府宪报,发现1934年政府曾打算扩阔梅道至司徒拔道的一段马己仙峡道,因此相信被撞毁的砌石墙属当时所建。
石围栏有约80年历史
被问及为何会用方正石块砌石围栏,张朝敦解释因30年代半山区开始多汽车,为了交通安全着想,需要起围栏来防止车辆冲下山,而当时的金属价格贵,于是便采用香港矿场盛产的花岗岩来砌石墙,而花岗岩硬净、扎实,可以在交通意外中起保护作用。现时产自本港矿场、大块完整的石块已非常罕有,张朝敦称,幸好事故中的石块没有被撞碎,若要恢复原貌,相信可以原件砌回。
石壆所用花岗石运费高昂
中科兴业董事总经理潘焯鸿估计,要修复约3米长的石围栏,料涉及约25万港元,除了物料费,另外有基本开支,因道路维修会涉及临时改道,需要围板、另放置临时路牌等,相信基本费用已达10万。另外,石壆所用的花岗石虽不算难找,可于福建或东南亚运来香港,惟运费高昂。潘焯鸿又指,根据以往经验,署方很大机会不会重用受损的石块,因撞击力会不如从前,相信会改为石屎结构,再以石面做装饰面。
根据政府1823网上资料显示,设置于公共道路的道路设施,如灯柱、栏杆或路牌等为政府公物,一般辖属路政署维修,在交通意外事故中,若涉及有道路设施因有关事故被损毁,政府可循普通法下的民事案侵权法,向涉事人士追讨其损失。路政署收到调查报告后,会派员实地视察,以决定需要维修的范围,当决定范围后,便会根据维修工程合约所列的费用来计算所需维修工程的成本,然后再加上其他费用如部门行政费用及申请挖掘准许证的费用,以得出向负责人要求赔偿的金额,并会向负责人发出付款通知书追讨赔偿。
路政署:按机制向涉事人士追讨有关费用
路政署回应指,早前马己仙峡道9号对出往中环方向的行车线发生交通意外,导致该处行人路旁的砌石墙受损,事后署方已临时围封受影响的行人路范围,并正安排进行复修工程,预计8月底至9月初完工。路政署表示,没有上述砌石墙的建造年份资料,而根据古物古迹办事处的资料,该砌石墙并非已获评级的历史建筑或有待评估/评级的新项目。不过署方已保留受损砌石墙松脱的石块,以因应其损毁情况,在复修砌石墙时尽可能重用。相关的维修费用仍在估算中。惟署方表示,若有设施因交通意外事故被损毁,会在相关执法部门就交通意外事故完成调查后,按实际情况及既定机制,向涉事人士追讨有关的维修及行政费用。
8月8日凌晨,杨明驾驶其平治私家车,驶经山顶马己仙峡道落山期间,突失控越线撞向路边石壆,警方赶抵证实司机为艺人杨明,他满身酒气,无法“吹波波”,更须由两名警员左右搀扶才能上救护车。警方表示,杨明涉嫌拒绝提供血液样本被捕,事后获准保释候查,须于9月上旬向警方报到。
杨明事后接受无线(TVB)节目《东张西望》访问,称“报道话我饮咗酒,要人哋搀扶,话我拒绝酒精测试,其实系我当时撞完车后比较晕,唔系太清醒嘅状态,所以𠮶一刻可能就咁样做唔到酒精测试,警方𠮶一刻只系想救我出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