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坐石壆|16岁少年打机40小时后危坐 专家﹕停课增接触电脑机会
大角咀君汇港1名16岁少年废寝忘食打游戏机逾40小时,母亲劝喻进食无果,因担心其健康而报警,结果少年愤而擒出外墙,危坐12小时。心理学家表示,“打机成瘾”主要征状是患者不眠不休打机,不听劝告,无法自拔,终影响身心健康。而近日因疫情影响而全港停课,学童毋须上学而外出机会大减,因要进行网上学习,接触电脑机会大增。一些向来有打游戏机习惯,而且家庭关系、学业成绩等方面不太理想的学童,会容易沉溺在游戏世界,最终成瘾。
专家提醒,家长如发现子女出现上瘾征状,应为子女安排适当的户外或家里活动,分散他们的注意。若子女拒听劝告时,应寻求可信任的老师或亲友协助,不应轻易报警,以免破坏亲子关系。
危坐12小时的16岁少年并无大碍,据知他有情绪病问题。昨午(11日)12时许,他在君汇港住所的房间内打机逾40小时,其母亲劝喻进食,他却未有理会,母亲担心其健康而报警。少年知悉后情绪激动,爬出18楼单位外石壆,多次在狭窄的壆边换姿势,拒绝谈判人员送上的食水及衣物。至凌晨时份,他因疲倦躺卧窗台石壆睡觉,消防员游绳至少年身旁,将他劝服及送院。
心理学家﹕疫情停课增接触电脑机会
新领域发展潜能中心注册教育心理学家彭智华表示,打机成瘾主要征状是患者因打机而不听劝告,最终影响生活应有作息无法自拔,更可能不眠不休,影响生理健康。
彭智华指出,受疫情影响,学生毋须上学、外出机会大减、加上要透过网上教学上课,上述3大因素增加学童接触电脑、手机的机会,“要上网学习,家长阻唔到仲要鼓励,学童攞正牌用电脑”。不过,彭指患者未必只因被困家中而上瘾,通常患者本身常玩游戏机,学业成绩不理想,在现实生活未取得成就感,转而沉溺在游戏世界;或与家人关系差,透过打机发泄,令打机的时间日增,最终成瘾。
家长一旦发现子女出现打机上瘾征状该如何处理?彭智华表示,虽然疫情下不鼓励外出,但若子女情况恶化,应提供适当的户外活动以作平衡,“唔打波,可以踩单车”。即使留在家中,家长亦应尝试为子女提供活动,以分散注意,例如挑战掌上压、仰卧起坐的极限,并提供奖励鼓励子女。如果子女拒绝聆听父母劝喻时,应寻求值得信任的老师、亲友协助,以疏导子女情绪,否则动辄报警,会破坏亲子关系,得不偿失。
子女爱打机 家长宜先约法三章
心理专家叶妙妍则表示,因应现时疫情及停课等原因,人们较频繁地使用电子产品。她表示,如因为不能玩电子游戏而感到忧虑﹑烦躁,或会出现“打机成瘾”问题。她指青少年步入初中阶段较常出现此问题,因为他们会开始追求自我及自由,学业﹑家庭﹑朋友各方面出现烦恼,或会以打机作逃避。
叶妙妍表示,当家长开始容许子女玩电子游戏时,应先约法三章及订下规矩,而作为父母亦应该以身作则,避免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当发现子女越来越沉迷电玩,应避免“抢走”游戏机等,而是针对其背后潜在的问题倾谈,同时亦可助他们发展其他方面的兴趣,如仍然无果,便应寻求专业人士协助。
世卫列精神疾病 提三大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前年将“电玩失调症”(Gaming disorder)加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中,列为精神疾病。“电玩失调”的定义指持续、偶发或反复的行为,涵盖手机、家庭游戏机,网上或离线游戏,并有3大判断标准,分别是对游戏失去自制能力,包括玩游戏频率、强度、时间等,打机比人生其他兴趣及活动优先,以及即使打机出现负面影响,仍继续打机。据世卫所指,有以上征状并持续12个月,严重影响个人、家庭、学业或工作等不同方面,便可确诊为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