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后两周年】警队接连扩编制添装备 民权观察:对立非武力化解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雨伞运动是回归后为时最长、范围最广、拘捕人数最多的大型示威,警方在清场后,曾推出多项措施,包括“增兵”及添装备。今年2月,警方再遇旺角骚乱,造成逾百警民受伤,此后对游行集会的限制加大,如今年5月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访港,示威区比过往领导人访港时,更远离会场。有民权组织批评警方越加放大权力,收紧集会自由,提升武力亦非解决警民对立之法,但有建制派议员指,警方只是因应社会形势,依法用权采取改善措施。
PTU加300多人 购入水炮车
前年雨伞运动结束后,警方曾有内部检讨,其中主要措施便为“增兵”,于去年便获批在现行编制上,再加603个职位,当中有300多人是加进应付示威游行的“先锋”机动部队(PTU)。警方同时更改编制,于五大总区及总部设“应变大队”,每队约500人,成员来自各总区机动部队、快速应变队、刑事侦缉队等,以加快动员及加强搜证效率,应付突发示威。
至于装备上,警队已获批购入3辆俗称“水炮车”的群众管理车辆,现时已完成招标,只待厂商制成后,运来本港。而旺角骚乱后,警队的检讨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装备,拟购“胡椒球”等,用作驱散人群。
民权观察成员沈伟男批评,警方近年日益收紧集会自由,放大警权,除了限制示威区、反对游行路线外,在部分集会如上月香港民族党集会等,也大规模检查参与者的物品及身分证,令人忧虑是乘机监控示威者身分。他又指警方密密增添装备如同“军备竞赛”,强调警民对立并非靠武力化解。
不过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成员陈健波不认同警权扩大,认为警队只是因应社会形势转变,且吸取过往教训,如采取措施改善执法及搜证效率等。他又指警方的权力一直都依法运用,如购入群众管理车辆也是先向立法会申请拨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