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手记】催泪化学物质残留现场 记者面部僵硬耳流脓液

撰文: 陈永武
出版:更新:

一场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示威,被警方定性为“暴动”,以胡椒喷雾、150枚催泪弹、甚至发射橡胶子弹来驱赶示威者,然而,这些低杀伤力武器的影响,并不只是一时刺痛。在金钟一带的示威现场采访过后,虽没有被催泪弹及胡椒喷雾直接击中,惟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石壆、围栏中,我不慎触碰后再触摸面部,其后引发严重皮肤过敏,除了出现红肿、灼热及痕痒外,右耳更流出脓液,过敏症状蔓延全身,左边面部更一度出现僵硬,需求诊治理,令人担心警方在驱散行动中,使用的化学武器对人体造成的遗害。

采访两次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示威后,化学物质经皮肤渗入血液,再扩散全身,引发耳部灼热及流出脓液,面部亦出现僵硬现象。

6月9日,民阵号称百万市民上街反对修订《逃犯条例》草案,在民阵宣布游行结束后,有示威者发动留守行动,当晚11时,特区政府宣布将于12日如期二读草案,引发部分示威者意图占领立法会大楼,警方一度向示威者喷射胡椒喷雾及胡椒水驱赶。由于当时多条道路封闭,我需将采访车泊在湾仔君悦酒店外,再徒步走到立法会大楼采访。双方整晚激战,我虽躲过被胡椒喷雾直接射中的命运,惟这些胡椒喷雾残留在围栏及墙壁上,在专注采访下,我并没有留意自己双手曾经触碰过这些位置,汗流浃背下,我多次以手抹去面上的汗珠。

触碰沾上化学物的物件后 引发过敏炎症

至6月12日,大批人士响应网上发起罢工罢课,到政总草地“野餐”活动,清晨时分便在附近聚集,这些示威者突然冲出夏悫道及龙和道占领,企图阻止立法会二读草案。枪声、胡椒喷雾和催泪弹把晨曦掩盖,整个金钟及中环区弥漫著刺激的气味,镇压过程犹如战场,地上、石壆上、铁马上、雨伞上,通通被涂上一层又一层的化学品。混乱过后,晚上我又如常到达金钟一带采访,双手触碰到这些残余化学品后,又再如常抹去面上的汗水,当时皮肤已感到刺痛,我便以水冲洗,其后再到救护站以生理盐水清洗多次,才得以舒缓。

右耳翌日仍感灼热 流出脓液

没想到,至翌日晚上,我的右耳开始感到灼热,甚至有脓液流出,全身亦感到痕痒难当,四肢亦开始出现红点,我感到这些灼热和痕痒,在身体内一直扩散,我怀疑这些化学物质经皮肤渗入血液,并迅速蔓延。我没有即时理会身体对化学品产生的反应,忍受两日后,痛楚竟由右边面颊蔓延至左边面颊,我竟感到左边面部完全僵硬!我非常担心化学物会扩散至喉咙部分,故昨日前往私家医生求医,医生诊断为皮肤敏感,开出抗生素、消炎药及止痕药,亦有药膏、润肤膏以及一些温和的清洗润肤露给我治理。

双手引触碰到冲突现场的化学物质,出现红点。

接触“中弹”摄录机 引发严重皮肤过敏

这些严重皮肤过敏经历,令我想起五年前占领中环时,也发生相似情况。当时我在电视台任职,9月28日,有同事手持摄录机采访时,不幸被警方施发的催泪弹击中,整部摄录机均沾上催泪弹残留的化学物质,同事下班后,我手持同一部摄录机外出采访,面部多次与摄录机接触,其后引发皮肤严重过敏、面部肿胀迹象,需求医治理。

催泪弹及胡椒喷雾受《公约》约束 战争禁用

翻查资料,催泪弹及胡椒喷雾是受《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约束,禁止在战争使用的武器。胡椒喷雾的主要成分为辣椒油树脂(Capsicum oleoresin)、防冻剂(即丙二醇, Propylene glycol)、苯甲醇(Benzyl alcohol)以及其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美国急救医学期刊》曾于05年出版文章,指胡椒喷雾有机会造成永久性眼部伤害。

室内使用催泪剂 可致示威者窒息

至于催泪弹是一种以催泪性毒剂为有效载荷的弹药,常用的催泪剂主要有CS gas、即邻-氯代苯亚甲基丙二腈(2-chlorobenzalmalononitrile)、CR、即二苯并[b,f][1,4]氧杂吖庚因(Dibenz[b,f][1,4]oxazepine)及辣椒素(Capsaicin),刺激毒剂一舨只称作刺激剂,作用是刺激眼、鼻、喉及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人迅速出现流泪、流涕、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失去正常行为能力而妨碍其行动,施放后可快速及大范围扩散,若在室内使用,催泪气体将无法散去,导致示威者窒息。毒剂本身通常限于轻微的皮肤炎症,裸露皮肤接触到CS可能会引起化学灼伤或诱发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尤其危险,当无防护下近距离被击中,有机会将因角膜受损而永久失去视力。

示威者应评估自身身体状况 警应尽量少用化学武器

所谓的低杀伤力武器,虽未必直接致命,惟引发的各种身体问题却不容忽视,即使在急症室内,也未必所有医护懂得处理因催泪弹或胡椒喷雾造成的不适,部分人以水清洗过后,亦未能得以舒缓。在此忠告示威者,在未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下,提防在示威中接触到被洒上化学物质的物件或地方,警方在使用武器驱赶示威者时,亦应考虑到对市民的安全性,化学物质可免则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