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虐儿】家暴失婚女 受压虐女险酿伦常案 女儿一句话救全家

撰文: 彭恺欣
出版:更新:

单亲妈妈阿莉(化名)曾遭受前夫家暴,其后连同一对幼女被赶出家门。于香港举目无亲的阿莉,面对著经济、心理压力,急于想女儿出人头地,一度动手打她们,更想和稚女一起轻生,“𠮶阵觉得无路行”,细女一句“唔好呀妈妈,死咗会变鬼鬼,会惊”令她悬崖勒马,向防止虐待儿童会求助,现在三母女走出阴霾,两女成绩理想,阿莉积极学习不同技能增值自己。根据社会福利署就虐待儿童个案进行的统计数字,2018年66%的施虐者为儿童的父母。防止虐待儿童会主席张志雄提出六大贴士,以助父母控制自己情绪,不动手打子女。

【防止虐儿】比郭亚女轰动 70年代十岁女黎淑美案 改写虐儿处理

阿莉意识到虐儿行为不对后,求助防止虐待儿童会。(蔡正邦摄)

遭受前夫暴力对待阿莉(化名)与前夫结婚后分隔中港两地生活了三年,2007年因大女要上学,于是来港生活,原以为一家四口团聚,可过温馨好日子,岂料夫妻俩不断出现磨擦。前夫经常不归家,甚至有怀疑“小三”打电话来与阿莉争执。夫妻关系变差,前夫更向阿莉动武,最严重的一次把阿莉按在地上打,6岁大女见状报警,“报警后佢好嬲,连个女都嬲埋,话‘养只狗都好过养你哋’”。

三母女被赶出家门

两人的争吵不断升级,前夫对她经济封锁,“佢话你态度差,我就专登唔畀(钱),连家用都唔畀。”于香港举目无亲的阿莉提出要打工养活自己,却遭前夫赶出了家门,“锁门唔畀入,报警都冇开,警方送我哋三母女去向晴轩。”

阿莉曾因压力,将情绪投射在女儿身上,演变成虐儿。(蔡正邦摄)

三母女在衣服也没收拾的情况下被赶走,阿莉忆述住在晴轩的半年时间,担心两个女儿跟著自己挨苦,要求她们回去跟爸爸,“佢两个话唔制,死都要跟住阿妈。”

曾动携女轻生念头

没钱、没法抽身工作,加上压力与负面情绪,阿莉透露曾有与女儿一起轻生的念头,“好攰,又揾唔到人倾,有个意识个女话死都要跟住我,当时拖住个细女,觉得不如我哋死咗佢。”当时只有3岁半的女儿大哭,“唔好呀妈妈,死咗会变鬼鬼,会惊”,令阿莉收回冲出马路寻死的念头,“好多人选择去死,佢𠮶刻真系冇路行。”提及曾因绝望而衍生轻生的念头,阿莉的眼泪再止不住。

因压力虐打两女

后来搬离向晴轩,一家三口住在㓥房,因经济压力、情绪问题等,让阿莉将情绪投射在一对女儿身上。急于期望她们能出人头地,于是一不听话就动手打她们,“我依家谂起都觉得自己好变态,有一次一日打咗三次,仲要唔畀佢喊,一听到佢喊我个头会爆,会痴线”。

阿莉指,用衣架、藤条等打了两个女儿一年多,“每次打完就后悔,但系控制唔到。”后来女儿的一句“我憎死你”,令阿莉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于是求助防止虐待儿童会,社工介绍她接受心理辅导,又参与小组分享,将过去一直不敢说出口的痛苦与人分享,“小组同啲妈妈讲,佢明你、你明佢,笑完喊、喊完笑。”

现时一家三口已慢慢走出阴霾,阿莉亦学不同技能装备自己。(蔡正邦摄)

向女儿坦承打她们的原因 获得体谅

阿莉在社工的帮助下,向女儿坦白当时打她们的原因,得到原谅,三母女现时关系亲密。懂事的女儿没有让她失望,反成为了阿莉的榜样,离开家的第二个学期,大女儿考了全班第一,“我同自己讲,个女都唔放弃,我无理由放弃,我先坚持。”整个小学生涯,大女儿都名列前茅,更升上区内最好的中学。

学习不同技能增值自己

三母女咬紧牙关努力生活,随著女儿渐渐长大,阿莉开始学不同技能装备自己,如美甲、咖啡拉花等,亦做不同的兼职以维持生计。现时一家三口已慢慢走出阴霾。回望过去,阿莉觉得挨过了最难的日子,“之前几辛苦都好,如果你挨过咗,就唔系问题。”她呼吁现时面临困境的人,可向不同的社福机构寻求帮助,“好似我𠮶阵时想死,都系觉得无路行,好彩有唔同人帮我,等我觉得有路好行”。

张志雄提出了六大建议,帮助家长提升亲子关系。(蔡正邦摄)

根据社署的数据,6成以上个案的施虐者均是父母,防止虐待儿童会主席张志雄,家长面对生活中不同的压力,容易将不开心、愤怒的情绪投射在小朋友身上,继而演变成虐待儿童行为,张志雄提出了六大建议,帮助家长提升亲子关系:

防止虐待儿童会于1979年成立,40年来关注本港的虐儿议题。“意赠慈善基金”今年为防止虐待儿童会社区教育及家庭支援项目筹款,发起“全城一人一利是爱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