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洁瑛逝世】最后岁月 赤柱开怀 社工:社区康复特殊好例子
被外界冠上“疯癫”一词的蓝洁瑛,自迁进赤柱马坑邨后,在一众街坊的陪伴下情绪渐趋平复,回复昔日甜蜜美容。有社工指,蓝洁瑛是社区精神复康服务的特殊成功例子,在赤柱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文化下慢慢疗伤,控制其病情。
自2006年起,本港开始推行社区精神复康服务。让精神病患者在社区中接受心理社交康复治疗,持续地学习面对病患带来的身心转变。截至2018年,全港约有17万名精神病患者在社区康复。
香港政府华员会社会工作主任职系分会主席梁建雄认为蓝洁瑛在赤柱社区康复是个好例子,亦是个特殊例子,因为香港大部分地区都不符合社区康复的条件,“嘈系精神病患者嘅致命伤”,而赤柱既宁静又有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符合推行社区精神复康服务。
赤柱宁静、艺术文化浓厚 适合精神病患者康复
赤柱位于香港岛南端的海岸线上,由山、海、低密度的建筑物建构而成。比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香港市区,赤柱显得平易近人得多。白天的赤柱不会传出吵闹的汽车声音,亦没有人来人往的喧嚣声,为无业的精神病患者提供一个宁静的社区环境,即使足不出户,都不会有学校钟声、汽车响按声打扰。日落后,赤柱海旁一带渐趋热闹,街头表演、街头卖唱者陆续埋位演出,为赤柱演奏出一首又一首舒适音乐,这个放慢生活节奏、艺术文化浓厚的社区正适合精神病患者在此进行社区康复。
赤柱居民受环境影响变得和善
梁建雄认为社区环境与文化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当赤柱社区环境凝造一种舒适、宜居的感觉,其居民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变得大方包容。因此,蓝洁瑛迁进赤柱后,即使做出异常行为、失控大叫,惟赤柱街坊从未有半点怨言,不戴有色眼镜只视她为普通人,更有街坊主动结识她成为好友。
本港难全面推行社区精神复康
蓝洁瑛一例证实,在合适环境下推动社区精神复康服务对精神病患者有正面影响。惟香港是个繁华都市,合适地区屈指可数,仅得南丫岛、坪洲、西贡等远离烦嚣地方。梁建雄批评政府不重视社区精神复康计划,在规划市镇时未有顾及精神病人的需要,大多数是高楼林立,人烟稠密的嘈吵地区,因此香港基于社区环境限制,难以推行全面的社区精神复康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