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园一条“子二代”中华鲟病危 园方执行安乐死

撰文: 刘定安
出版:更新:
海洋公园累计已有12条中华鲟死亡。(资料图片)

海洋公园宣布,昨日(7月31日)为一条子二代人工繁殖中华鲟进行安乐死。该中华鲟自六月中开始出现食量及活动量减少的情况,但初步身体检查未能发现病因。园方的兽医及动物护理团队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模式,包括抗生素治疗及以不同饲料刺激牠的食欲。惜该中华鲟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而昨晨情况更变为危殆。

园方表示,由于并无其他可行之治疗方案,基于动物福祉和人道理由,兽医团队为该条中华鲟安排安乐死以解脱其痛苦。有关决定符合动物园及水族馆协会认可的安乐死政策。园方已就事件知会中国农业农村部、北京海洋馆、长江水产研究所及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

海洋公园动物及保育执行总监蒋素珊透过新闻稿表示,公园兽医团队现正为该中华鲟进行解剖,希望鉴定其身体问题的主要成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杜浩指出,鱼类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中华鲟子二代能够在海洋馆健康存活,说明人工保育的重要贡献。杜续指,目前已经在子二代繁育中实现规模化繁育,“偶然的死亡属于正常现象”。

园方表示,于5月按海洋公园与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的协议,曾运送三条中华鲟返回中国内地。协议规定当居于海洋公园的中华鲟生长至一定长度后,便需送往长江水产研究所作研究或放归野外。公园现时共有六条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居住于“中华鲟馆—长江足迹”展馆。

翻查资料,对上一次有中华鲟死亡为今年4月3日。当日早上8时45分,海洋公园一条“子二代”中华鲟因多重器官严重感染而死亡。中华鲟为“国宝级”濒危动物,海洋公园自2008年获中国内地赠送首批中华鲟以来,连同今次个案,已累计有12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