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车站?】大澳巴士站工人补顶急 澄清上盖为临时金属板
有“豆腐渣工程”之嫌的大屿山大澳巴士总站,启用不足一个月,多块上盖疑被强风吹甩,惹来大澳居民及网民非议,质疑工程失误。记者今日到现场视察,新大屿山巴士公司澄清,被吹甩的上盖仅为临时金属物料,事发当晚前线人员发现物料松脱已即时移除;现场工人则指,巴士总站仍未算正式完工,直言并非豆腐渣工程。
工人施工“补顶”
记者今午前往大屿山大澳巴士总站实地视察工程进展,发现巴士站附近摆满水马、工地处处,而现场亦有多名工人围着疑有“豆腐渣”之嫌的巴士站,他们踏上人字梯、手持铁钻即场施工“补顶”,忙个不停,市民则如常在旁等候车辆。
仅吹甩临时物料 工人称非“豆腐渣”工程
工人向记者表示,得知上盖被吹甩一事在网上闹得热哄哄。惟工人表示,新巴士总站迁至现址,是为了配合“大澳入口广场”的工程。而巴士总站虽在7月6日启用,但其实巴士站上盖仍未完工,早前只是以白色及绿色的临时物料封顶,以免候车市民日晒雨淋,岂料其后部分物料疑遭强风吹甩,被市民质疑为“豆腐渣工程”,工人亦指巴士站工程费由新大屿山巴士公司兴建,并非由政府出资。
巴士公司职员发现临时金属板松脱
新大屿山巴士公司发言人回复指,早前报道刊登的照片拍摄到的白色及绿色的上盖,为临时金属板,物料较为轻身,只以几粒螺丝镶嵌。事发当晚,有前线职员发现数块临时金属板松脱,随即上报公司。巴士公司为安全起见,即时安排维持部人员将临时金属板移除,并非被强风吹走。翌日再通知承办商,安排工人进行巴士站上盖巩固顶工程。由于日前连日大雨,而工程需要烧焊及镶嵌螺丝工序,故未能继续工程,但今日工人已到巴士站进行该工程。
“大澳改善工程为第二期”工程耗资1.24亿元
根据2016年6月11日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的讨论文件,土木工程拓展署当时建议动用1.24亿元完成“大澳改善工程为第二期第一阶段”,主要用作重建大澳巴士总站和公众停车场,开辟公众休憩用地、入口广场、上落客货区,以单车停放处,并重新规划停车场及巴士总站,将两者分离,使私家车、旅游巴进入停车场,避免阻塞尾随巴士,希望改善大澳市中心入口处的车流和人流情况,将行人及车辆分隔。
然而,当年政府各部门在民间举行多场有关大澳入口广场、巴士总站及停车场的咨询交流会时,曾有市民提出不少质疑,如兴建入口广场毫无意义、单车停放处远离巴士总站、巴士总站靠近民居,对长者危险性增加等等。
“大澳改善工程为第二期第一阶段”主要包括:公众休憩用地公共交通总站停车场单车停泊处上落客货区于盐田设置泊车位
大澳改善工程-第二期第一阶段工程 |
|
咨询日期: |
2007年9月23日及2009年3月21日举行公众论坛 |
招标日期: |
2016年5月27日至7月8日 |
动工日期: |
2016年9月 |
预计完工日期: |
2019年第3季 |
预算: |
1.24亿港元 |
工程内容: |
公众休憩用地、公共交通总站、停车场、单车停泊处、上落客货区、于盐田设置泊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