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遇雷击】闪电次数一小时激增500次 目击者:感到附近有电

撰文: 潘安奇
出版:更新:

一名18岁姓卢的国际学校学生,今日(2日)中午于马鞍山郊野公园行山,行近弯曲山时遭雷劈中,同行友人于12时44分报警,卢送院抢救后证实不治,有目击者表示事发时感觉到附近有电,于是马上蹲下。事发前约半小时,天文台发出黄色暴雨警告;而两小时前,天文台亦发出雷暴警告。天文台纪录显示,由中午12时至1时,新界东区的“云对地”闪电次数高达568次,比11时至12时激增529次,而下午1时后,次数急促滑落至36次。

目击者:感到附近有电

有目击者指事发时正下大雨,路面满布雨水,当时一行人行到近山顶位置时,事主被一道红色闪电击中,目击者当时亦感到附近有电,于是马上叫所有人蹲下,并查看事主情况及报警。

闪电1小时内急增529次

天文台于今日上午10时48分发出雷暴警告,至中午12时15分再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1小时后(下午1时15分)取消黄雨信号,再于下午4时15分取消雷暴警告。天文台资料显示,中午12时至12时59分,全港的云对地闪电纪录共有1029次,新界东、包括事发的马鞍山位置次数最多,高达568次,大屿山有248次、新界西182次、香港岛及九龙共31次。

而上午11时至11时59分的资料显示,新界东的云对地闪电纪录仅39次,即1小时内急增529次;下午1时至1时59分的资料显示该区纪录共36次,即次数再于1小时内急降532次。天文台指出,云对地闪电是积雨云和地面之间的放电,在所有闪电类型当中,它对地面的人和设施构成的威胁最大;另一方面,云间闪电是不同云区之间的放电,闪电通道不会到达地面。

事发前后全港云对地闪电纪录

天文台早前曾介绍其闪电探测器,指港九新界,包括沙头角、舂坎角、赤𫚭角等地方均有安装,只要将所有探测器的讯号传去中央电脑,就可以计算到闪电发生位置和时间。不过,天文台亦指行雷闪电有很大随机性,根据闪电定位系统数据雷达,只可粗略预测闪电在未来一小时,最有机会影响哪一区。

天文台网页亦有“香港闪电临近预报”试验版,让市民查询未来一小时可能在10公里或15公里范围内出现的闪电,由红色或黄色圆圈标记。

事件中18岁男学生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