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天气】历来最长酷热五月天 酷热指数逾40度 多区易中暑

撰文: 彭恺欣
出版:更新:

热浪袭港,天文台今日下午录得今年最高温度35.3度,天文台预计5月连续16日天气酷热,是天文台有纪录以来,录得最长酷热天气日数的5月,打破了1963年5月录得13日酷热天气的纪录。有民间气象组织“地下天文台”根据美国国家气局推算出“酷热指数”,发现本港多区处于“危险区”,人若长期暴露在该工作环境下,会出现热衰竭,甚至中暑的可能性。而记者今午前往沙田实测,录得最高温度为37.3度,有清洁工称今年5月比去年同期炎热很多,工作时要饮用4支水。

“地下天文台”推算本港有多个地区体感温度超过40度。(香港地下天文台)

推算“酷热指数”坪洲、沙田列“危险区”

民间气象组织“地下天文台”根据美国国家气局推算出“酷热指数”,此指数为人在环境下的体感温度,下午3时半,本港有多个地区体感温度超过40度,坪洲高达45.5度,而市区沙田亦高达41.2度,为酷热指数“危险区”。当市民在长期在该环境下工作有可能出现热衰竭、甚至中暑。

记者下午于沙田用温度计录得最高气温为37.3度。(赖俊杰摄)

跑步男上衣包住头顶防晒

香港01记者下午用温度计,录得沙田平均气温为36度,最高37.3度,阳光普照,沙田大水坑一带的路边有不少居民将家中棉被、衣物、甚至果皮拿出来晒。平日沙田城门河两旁有不少人跑步或踩单车,惟记者观察到今日只有零星的人在做运动,有男士跑步时头顶不敌毒辣的阳光,不惜除下衣,将上衣包住头顶防晒。而街上的行人亦用伞遮阳光,有忘记带伞的女士为免“见光死”,用外套把整个头部包住,急脚走到有得遮荫的地方。

清洁工八小时饮四支水

行人可选择逗留在室内,或急步走到遮荫处,但本港不少人士需于烈日当空下紧守工作岗位。于沙田大会堂对出公园工作了一年多的清洁工黄女士酷热天气下如常开工,正午的阳光相当强烈,黄女士已准备好防晒法宝,长衫衫裤、太阳帽、手套,身体每一吋几乎均由衣物包住,以免太阳晒伤,黄女士分享自己选太阳帽的技巧,她称一定要选有布遮住颈部的帽子,因后颈位置最易晒伤。黄女士表示,今年5月明显比去年同期炎热很多,现时每日工作8小时要饮用超过4支水,幸好公园某些位置有大树遮荫,不至于要整日曝晒在阳光下。

天文台暑热指数达30 户外时较易中暑

根据天文台暑热指数纪录,下午2时暑热指数高达30,即代表在户外时较易中暑。暑热指数是由温度、湿度、风速和太阳照射等指数计算,当暑热指数超过30度,或温度超过33度天文台便会发出酷热天气警告。

天文台录得今日暑热指数为30。(资料来自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