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囚重生】洗衣都问案底磨灭求职意志 社协促改革案底申报制度

撰文: 彭恺欣
出版:更新:

“我哋探啲朋友,九成都话我出嚟唔再犯事。”香港社区组织总干事吴卫东称,出狱后生活的穷迫,时时捉襟见肘,总推使更生人士再犯。那惩教多年来的职业培训帮不上忙吗?有更生人士认为相关培训华而不实,吴卫东希望政府能改革惩教工业工种。然而,拥有工作技能只是第一步,要在私人市场找到工作才最磨灭更生人士的希望,皆因连洗衣房的工作,听到“有案底”三字,也注定“份工冻过水”。吴卫东建议,政府参考外国做法,某些敏感工种才允许雇主查问雇员案底纪录,以确保更生人士不受歧视。

更新人士阿明及贯中出狱后,多次求职时因有案底而食白果。(彭恺欣摄)

狱中培训制造路牌、垃圾桶难揾工

惩教署按照法例规定,会安排成年在囚人士从事有报酬工作,目的是令在囚人士在释前掌握就业技能,为重投社会做好准备。惟吴卫东认为,在囚人士在狱中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对其出狱后帮助不大,因工种主要为制造路牌、垃圾桶,洗衣及为公共图书馆订装书籍等,大部分工种已绝迹私人市场,“路牌全港除咗惩教署,冇其他私人公司做。”

餐饮培训课程华而不实

更生人士阿明(化名)曾在塘福惩教所报读餐饮培训课程,他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入边啲餐饮教你招呼一围台五个或者十个人,出边茶餐厅一个钟头工作量可以等于佢十倍廿倍,唔系讲个质系讲量”,阿明认为课程“华而不实”,加上茶餐厅步入电子化,用电子产品下单令不熟科技的他出狱后无法投入餐饮业。吴卫东建议政府应由监狱中的工种开始改革,让在囚人士掌握实用的工作技能。

香港社区组织总干事吴卫东认为,狱中工种应改革,提供实用的工种。(资料图片)

在囚人士于狱中工作可获得薄酬,吴卫东指以往接触的在囚人士在出狱当日,身上约有500元的储蓄,“500蚊挨到7日已经好叻”,吴指以往探监时,大部分在囚人士都指不会再犯事,“我地探啲朋友,九成都话我出嚟唔再犯事,但佢地出到嚟,生活唔到,𠮶种生活压力系有机会(令佢内心)有拉扯”,特别是无家可归的人士,最后只能投靠以前一同犯事的朋友,容易重蹈覆辙再犯案。

出狱一个月才获津贴 释囚无助

现时大部分更生人士在出狱后一个月才获社署批核综援,因而更生人士最孤立无援的时间便是出狱后一个月。以阿明的经历为例,2016年出狱后,无家可归的需露宿街头,他积极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最终都无法做,因出狱后身无分文的他连上班的交通费也没有,阿明指,若他第一个月能得到社署的援助,那怕只是拿到交通津贴,他相信出粮后生活也会慢慢好转。吴卫东认为,社会福利署应开放在囚人士于出狱前一个月申请综援,让他们在出狱第一个月有足够金钱,从而能安心找工作。

阿明认为狱中培训课程“华而不实”。(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提供/ 林振东摄)

求职填有案底 不被录用

更生人士出狱后另一困境是难找工作,见工文件的“犯罪纪录”一栏磨灭了不少更生人士自力更生的意志。更生人士贯中指,曾经面试一份洗衣房的工作,雇主问他有没有案底,他为了避免说谎将来被追究提供虚假资料,诚实地填了有案底,结果不被录用。

吴卫东无法理解本港企业对案底的歧视,“种花工人有案底会种得差啲?定惊佢会偷咗盆花?”,吴认为敏感职业如教育、纪律部队等问案底是人之常情,但洗衣、洗碗等工种有案底与否与工作本身无直接关系,令更生人士无法自力更生。他认为,香港应该参考外国做法,如澳大利亚法例禁止所有雇主索取雇员犯罪纪录,除了特定的敏感行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