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公路翻九巴】生还者誓言避坐巴士 专家:1/4人或灾后创伤
“有得拣都唔会坐巴士!”大埔公路的翻九巴夺命车祸,造成逾半数乘客伤亡。虽然当局、多个社福机构及团体,向死伤者发放慰问金,但金钱无法挽回宝贵性命,填补他们心灵创伤。七旬伤者福伯直言,出院后永远不会拣搭巴士。有专家指,生还者如采回避或脑海不时回忆事故的画面,是创伤后压力症的征兆,家人应给予关心及支持,如情况持续,可寻求专家作出适切的辅导。
74岁的福伯,上月留医广华医院时,仍需插喉协助呼吸,至本周一(5日),因情况好转,他获转往黄大仙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他向香港01记者忆述称,当时他坐在巴士上层第4行左手边近通道的座位,“突然听到好似打仗咁的爆炸声,‘嘭’一声就晕咗。”他醒来时已见消防员手持工具,协助剪开巴士车顶,将他由被撞至东歪西倒的座椅中救出生天。
“8条肋骨裂咗”
“我8条肋骨裂咗,医生话无咁快康复。”福伯续称,自己胸骨、背骨均有撕裂,前额、头顶及后脑均有裂痕,幸现时伤口已结痂。但每当咳嗽时,那痛楚却如电击般,牵动全身。福伯当被问及出院后,会如何选搭公共交通工具,他毋需考虑,即斩钉截铁地指,“有得拣都唔会坐巴士!”
入侵性回忆来袭
马绮文续指,有些患者亦会出现“入侵性回忆”,即不用故意去想,脑海仍会不时浮现意外时的片段,“啲回忆自己钟意弹就弹入嚟,唔受控制。”当事人会觉得“唔舒服,有压力,影响情绪,瞓得唔好,工作亦难以集中注意力。”有些患者亦因处理及调节情绪的能力降低,而容易感到焦虑,惊青。严重的,更会表现哀伤及抑郁。家人可由患者的起居饮食及睡眠情况,看到端倪。
主动关心、顺其自然、健康调适、寻求支援
马绮文认为,一般而言,当事人在一星期内情绪仍然波动,算是正常,应给予自己“留白”,即多些休息的空间,“畀自己停一停、抖一抖”,使情绪慢慢平复;如情况维持逾月未有改善,应往看医生、找心理学家作辅导。
有患者逾年才能走出阴霾
作为亲友,亦可视乎当事人的情况,作相对应的开解。如事主愿意多谈,可让他道出郁结,并适可而止;如事主采取回避,则表示接纳其意愿,提出如心情平复时可再谈。
马绮文建议,为抚平情绪,当事人亦可选择健康的活动,如郊游散心,使分散注意力。而不是选择“煲烟及饮酒”等等。并接受专家辅导,使慢慢将“弹出弹入”的回忆,成为人生普通的回忆,“用平常心态去面对,觉得呢啲只不过系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马绮文坦言,自己亦曾辅导大型事故的生还者,有些患者因有多重困境交集缠绕,需逾年才能走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