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公司足本骗财对白曝光 先扮熟落再寒喧问暖

撰文: 杨婉婷
出版:更新:

“我是之前帮你贷款那位XX,过了环X公司做分析主任。其实你供款辛不辛苦呀?你现在情况如何,会不会好吃力?说给我听,帮你减轻压力。让我提供一些专业意见给你。”诈骗集团透过自己的渠道取得财困市民资料,假扮财务中介或顾问,打推销电话接触事主。骗徒手执一份骗徒必备的“剧本”,念出千篇一律的“开场白”,令事主信以为真,堕入诈骗陷阱。记者看到有关足本开场白,骗徒先向苦主“扮熟落”,之后有大量寒喧问暖的语句,最终令人“落叠”。

诈骗集团成员皆持有一扮手抄“开场白”稿件,打推销电话寻目标时“照稿读”。(梁铭康摄)
你好!我姓X既,我之前帮你贷款既⋯⋯其实你供款辛唔辛苦呀!有冇压力?
开场白
市场上有一个新盘,睇吓帮唔帮到你手,你依家情况点呀?
买楼篇
你依家情况点呀?用紧边间?讲畀我听,帮你减轻压力。
私人贷款篇
警方检获的证物中包括奖杯。(梁铭康摄)

根据警方检获的各种“开场白”手稿,骗徒打电话予受害人前,已知受害人的背景,当成功致电有财务困难的事主后,便会“扮熟络”,声称过去曾为事主处理贷款,近日到某大信贷集团升任分析主任,令事主放下戒心。骗徒继而会询问事主的财务状况,关心对方近日有无供款困难,然后称“畀啲专业意见你”。

成功借钱   骗财公司即倒闭

由于事主需要财务支援,故容易受骗。他们先被诱骗至办公室签订借贷文件,借钱后,骗徒再游说安排另一低息率的贷款,要求事主交出保证金。此外,亦有受害人由公司转介,接触自称是财务中介公司或财务顾问的骗徒,骗徒会误导他们签订附带高“服务费”或“顾问费”的条款的借贷合约。上述两种情况下,骗徒骗钱后,皆会关闭办公室并消失。

过去同样涉及诈骗的中介公司森淼(国际)有限公司,骗取巨款后便关闭办事处。(资料图片)

曾有债仔被骗后上吊身亡

《香港01》记者到位于湾仔轩尼诗道的涉案财务顾问公司了解,发现地下水牌上已无该公司名称。该公司占用高层全层,办公室内无人,似乎已丢空一段时间。警方所检获的证物显示,该公司有一年商业登记,届满日期为今年8月。公司职员皆有自己的卡片,标有“总监”等职位,个人电邮地址为Gmail。公司更疑似有大学颁发的财务策划奖杯,疑是用来减低事主戒心的“道具”。

去年元旦,54岁印刷厂东主吴镇华自缢身亡,留下“控诉遗书”,提及曾向一间财务公司借款150万元,却遭中介公司森淼(国际)有限公司全数收作顾问费,而走上自杀之路。《香港01》记者事后到访森淼于尖沙嘴的办事处,发现重门深锁,门口揳有大量信件,亦有由高等法院发出的传票,该公司于去年11月被入禀追讨欠租。该公司相信已关闭多时,显示财务中介骗徒手法相似。

警方以图像解释骗徒行骗的常见手法。(梁铭康摄)
诈骗集团成员印有个人卡片,十足十真的财务顾问。(梁铭康摄)

犯案手法趋隐蔽式 “道具”齐备诱事主入局

湾仔警区刑事总督察冼国明指出,近期诈骗集团趋向隐蔽式作业方式,过去利用办公室打COLD CALL诱客借钱,现时已不知他们在何处打电话。当骗徒接触受害人后,联络他们去办公室,该办公室是受害人唯一可接触犯人的地点。骗徒游说受害人借钱,取得保证金或服务费后,会将相关办公室结束。而且,集团成员打扮光鲜,准备文件及纪录与受害人的对话内容,以便更完美的扮演财务顾问的角色。

他表示,警方透过教育市民、内部训练及情报搜集等方法,打撃此类罪案,并采取及早识别、及早行动的方针,令有关集团尽早瓦解。他亦提醒,市民不要相信不明来历电话的贷款推销,不要接受过高或不合理的顾问费的借贷条款,以及不要签订任何尚未阅毕的所有款项及条件的合约。警方亦呼吁市民在寻找财务借贷机构时要小心谨慎。若有怀疑,应征询律师意见。如果市民或其亲友疑堕骗案,应立即报警求助。

记者到涉案公司的湾仔地址查看,发现水牌上已无该公司。(王译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