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司机荣休照摄影师 镜头见证大埔三十年 沧海变屋邨

撰文: 鲁嘉裕
出版:更新:

两个月前,两帧相隔了30年的巴士照,记录同一名九巴司机,从年少到退休都服务大埔居民,引起网民激赞。在不同时空拍下照片的摄影发烧友森哥,原来是facebook群组“大埔老照片”的负责人。年届六旬的他,年幼时在大埔务农,望着屋外水和田,那些年,“生活除了耕作就只有摄影”。念念不忘的拍下去,从菲林,到记忆卡,记录下大埔沧海桑田。镜头下,森哥记录了这小社区,火车由单轨变双轨、沙滩、大海变作公共屋邨。他专门搜集大埔旧照,从六、七十年代的城市旧貌及乡野景观,到区内的人物生活小写照,希望藉旧照片让大埔人重温昔日美好。

森哥于2014年成立“大埔老照片”,结集怀缅大埔旧貌的爱好者。(鲁嘉裕摄)

于大埔成长的摄影爱好者森哥,成立Facebook专页“大埔老照片”群组,将自己由年轻时开始拍下的旧照,透过互联网平台公诸同好。群组至今已有数千成员不时分享老照片,一幅九巴车长对比图更引起大埔居民热烈回响。森哥坦言对网民反应始料不及,但未有忘掉初衷,就是希望将照片编成一本过百页的大埔老照片集录,让大埔的好风光能流传后世。

森哥翻开陈年相簿,发现除了风景照还有很多当年的全家福和生活照。(鲁嘉裕摄)

初代摄影爱好者 随身拍变历史图片

谈起老照片群组的起源,森哥指自己喜爱研究历史文化、书法等,但从小最大兴趣就是摄影,“因为我是长子,很多时候都要为家人拍一些全家福、聚会照片作留念,久而久之就喜欢带着相机到处拍”。20岁时,森哥买下人生第一部相机,“是一部七十年代的海鸥牌相机,当时买也只是300多元”,但摄影的费用却毫不便宜,森哥忆述当时买菲林加上冲晒费,一筒相片花费随时过百元,“因此每按一下快门前都要思前想后,构思好才拍,才不会浪费金钱”。

森哥从少于大埔的乡村长大,拍下不少农村风景,图为1979年水围村。(大埔老照片群组图片)

拍下的照片多数围绕大埔家乡,除城市景观之外,还有年轻时的农村生活,“爸爸是务农为生,因此年轻时我也当过农夫,那时生活除了耕作就只有摄影”,未料当时的小小嗜好,时日风飞,到今天竟变成历史图片。

“发展总难避免,唯有从照片中怀缅一下”

两年前,森哥从Facebook看到原来不少大埔居民会于专页内发布区内资讯,忽发奇想,觉得旧照片也可以在专页推介一下,于是成立了“大埔老照片”群组,起初只有几十位朋友赏面加入,然而人数在两年间点滴累积,至今已有4,000多名成员,不时发布大埔的历史图片。森哥翻开相簿,娓娓道来每张照片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沧海桑田当中不少风景虽然已出现巨变,昔日的单轨柴油火车,变成了今天的双轨行车港铁,从前风景优美的沙滩与海,变成拔地而起的宏福苑与广福邨。在大埔土生土长的森哥却豁达的说“发展总难避免,唯有从照片中怀缅一下”。

九巴车长魏先生对比图掀起热话,原来森哥与魏先生识于微时。(大埔老照片群组图片)

九巴车长是好友

森哥其中两幅九巴车长从年少至荣休,在巴士旁以同一姿势拍摄的对比图,更是吸引大批网民“赞好”,原来车长魏先生是森哥的儿时好友,“当时他初当司机,我替他拍了一张穿制服的相片,直到月前他退休了,我便建议不如再拍一张吧,否则退休后再没机会了”,森哥坦言未料网民反应这么厉害,证明了魏先生人缘甚佳。

不少旧照由“谷友”提供。图为1975年吐露港退潮,森哥指是可遇不可求。(大埔老照片群组图片)

与群组成员相认 “谷友”原来是邻居

更令森哥意外的,是透过群组认识到很多与他同样热心的“谷友”,于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照片。“起初也不觉得自己可以做到那么多,但后来愈来愈多谷友分享自己拍的旧照片,令我知到原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那个时代,有相机而又钟情摄影”,而当中有些更是透过照片位置,才知道对方以前原来是邻居及校友。

幸遇知音人,森哥也发现原来每位谷友的照片也有不同的特点,“有位谷友以前特别喜欢到大埔墟天台拍照,因此拍下大量大埔墟的高位景观;又有谷友喜欢通山跑,有不少从山上俯瞰大埔的照片”。森哥指很多照片都记录了大埔一闪即逝的变迁,因此是可遇不可求,“好像有照片就拍下了八十年代大埔正填海的情况,那个景象就是只有那年才有,因此相当珍贵”。

每月拍摄逾万张照片,森哥笑称“不用数码机早就破产”。(鲁嘉裕摄)

批政府保育力度不足 望心血编成百页图录

临近退休之年,当日的古董机亦已换成数码相机,唯一不变的是热爱摄影的心。森哥指现时仍会趁假期到处拍照,每月拍摄逾万张照片。森哥其余大部分公余时间,都投放于编辑一本集合大埔旧照片及文字介绍的集录,希望让下一代能认识历史,“每张图片都会注明年份和地点,就算不是我拍的照片,我也会去考究,因为我们比较了解当年的历史,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做,到下一代慢慢就会没落”。

森哥批评政府在保育上很多东西做得不足,有时历史照片资料也有失误,“见过政府有一张鸟瞰图,建筑物全部左右调转,原来是把底片反转了冲晒,居民一看就知是错”,森哥希望民间力量,都可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尽量解说、保育自己的历史。

陪伴森哥多年的其中一位“长期战友”就是这部旧式菲林相机,拍下大部分的历史旧照。(朱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