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回顾】照顾者压力爆煲屡酿伦常案 耀东邨杀妻案家属诉辛酸
老夫杀死中风妻、儿子斩死病母再跳楼自尽、中产丈夫杀死脑退化妻子再轻生⋯⋯2017年发生最少三宗照顾者杀亲伦常惨案,令人心酸,痛定思痛,社会上有何资源?照顾者辛酸有谁知?今年六月,80岁的黄国万涉嫌杀死妻子,他的弟弟黄先生大哭认尸,兄长现还柙候审。事过半年,黄先仍然不解:“点解(兄长)唔讲出嚟?讲出嚟大家商量!”人口老化引发社会问题陆续浮现,老人不习惯院舍生活倾向居家安老,照顾者压力亟待抒解。
6月6日早上9时,筲箕湾耀东邨发生一宗谋杀案,80岁老翁黄国万,涉勒毙中风的76岁妻子林美琴后,老翁自行报案被捕。案件多次提堂,多次押后审讯,黄国万(黄伯)继续还押。他的胞弟黄先生,因住得与黄伯较近,加上妻子早年与大嫂接触较多,所以在十个兄弟姊妹中与黄伯比较亲近。事隔半年,黄先生提起兄长的事仍然激动:“估唔到佢会咁!点解唔讲出嚟?讲出嚟有得解决!讲出嚟大家商量!”原来黄伯本有一子,因患绝症选择自行了结。黄先生想,此事或令兄长“比较上灰啲,本来有个算几好的生活”,自此不愿向别人讲出困难。
胞弟不解兄长有困难不倾吐
黄先生指,大嫂曾入住安老院舍一段时间,但生活不习惯,最后兄长将妻子接回家中照顾。惨案发生后,黄伯被妻子家人埋怨。黄先生感叹,人口老化,照顾者年纪亦大需要帮助,他指如果兄长肯与人倾诉,也不至于此。
年纪大支援少变封闭
被问到为何黄伯不申请日间照顾服务或其他上门服务?胞弟黄先生不明所以,说大哥“唔系好识得啦可能”,或许不想成为负累。事实上,黄氏十兄弟姊妹,有数人因癌症去世,其余的“各有各揾食”,黄伯年纪大感觉支援少,也变得封闭。
外佣照料家务 照料不到老人心
照顾者压力爆煲的问题,岂止在长者身上出现。今年十月,葵盛东邨发生另一宗伦常案,34岁姓李的儿子,斩死77岁百病缠身的母亲廖玉桂,李男之后跳楼获救。一直跟进事件的葵盛东邨区议员周伟雄表示,涉以菜刀斩死77岁病母的李男正关押于荔枝角收押所,等候一月再提堂。他指李男主动提出交还与母所住公屋予房屋署,议员会协助清理及保存物件。
相比孤苦无助的黄伯,李男有两名外佣协助照顾老人,何以选择走上绝路?统计处最新数字推算,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由2016年的116万(占总人口的16.6%)上升超过100万至2036年的237万(31.1%)。认知障碍症患者很大机会随著人口老化增加,加添照顾者压力。面对照顾认知障碍症的压力,钻石山琼山苑58岁冯男,选择杀妻后自杀。
始终都系亲人照顾好啲,对住姐姐(外佣)都系客客气气。有时仲要睇面色(外佣心情)。
不过,亦有人选择面对、积极投入社区居家安老。居于彩虹的李小姐与妹妹跟84岁、患有认知障碍症的母亲(杏金婆婆)同住,自从两年前外佣离职后未有主动招聘。她有闻葵盛东邨惨案,第一感觉是“点解两个外佣一齐放假?”据她所知,一般有两个外佣的家庭,都会协调轮流放假照顾老人。或许有外佣在家,可以避免惨案。
劳工及福利局长罗致光称考虑以现金券形式,资助独居的公屋租户长者聘请外佣,但李小姐的经验可告诉局长,聘请外佣不代表解决长者需求。李小姐记得,有一次外佣致电三四次,语调紧张一口气说很多话,李小姐以为母亲发生意外。最后幸好只是外佣不满婆婆责骂,于是致电投诉。指导外佣需时,她也表示“想自己做,睇下咩环境先。”(见另稿)她的母亲不让外佣替她洗澡,所以照顾母亲的责任,主要还是落在李小姐身上。
第一个工人因超市偷窃被辞退,自己照顾母亲数年,其后第二个外佣完约后选择离开。李小姐心里明白,母亲的情况只会愈来愈差,外佣作为“打工仔”选择较轻松照顾的家庭容易理解,再请外佣或有如“车轮转”换个不停。
社工:长者十居其九都希望居家安老
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长者服务部(九龙东)部门主管麦丽娥表示,长者十居其九都希望居家安老,甚至家人都认为自己照顾老人家更为安全,直言“系一个must(必须)!”相比麦初入行,她认为,现时资源及支援计划较多,例如政府拨款社福机构聘请人手,为轻度程度缺损的长者提供家务助理等服务。她指,轻度程度缺损的长者数目占长者中多数,此计划有助预防健康衰退。但正因计划繁多,如何选择并了解项目以提供适当支援,是公众以至社工面对的难题。
至于劳福局长提出资助独居公屋长者聘请外佣,麦丽娥认为“愈多资源愈好”,但最重要是“监察(monitoring)”及“沟通(communication)”。虽然外佣能舒解现时综合家居照顾服务或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未能二十四小时提供服务的漏洞,但她担心长者自己作为雇主,难以监察外佣服务质素,面对外籍人士言语不通亦难表达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