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场三级火】12回收场仓库伴火海 棕土仅距山下村民居70米

撰文: 蔡正邦 梁铭康 邓丽婷
出版:更新:

元朗山下村一个大型塑胶回收场昨(12日)清晨燃起三级火,黑烟上涌远至屯门可见。青山如何变棕土?香港01记者航拍及现场观察所见,以火场为中心,方圆约200米内有至少12个回收场或货仓,回收废纸、塑胶、铁金属、电子零件,以及车胎等。而这次大火也揭露元朗棕地问题——民居与回收场为邻,一旦有回收场失火,释放的有毒物质恐危害村民健康。

塑胶、电子零件回收场典型棕土

失火的塑胶回收场位于元朗山下村以东,由航拍相片及现场观察所见,以火场为中心,方圆约二百米内有至少有11个回收场,回收废纸、塑胶、金属、电子零件,以及车胎等,亦见建筑物料货仓、车场等,一个仓地存放了大批流动厕所,乃典型的棕土。

另记者翻查《香港回收再造公司名录》,以“山下村”为地址搜寻,名录上也见五间回收公司,回收塑胶、铁金属、纸张、液晶显示屏、废电路板、电器等。

由火场步行三分钟,在进入榄口村之前见到另一个废物回收场。(蔡正邦摄)

回收场放易燃气体樽

记者由火场附近一个空地起步,沿山下路向屏山方向前进,两旁大多为车房、物流公司或停车场之类,但在距离火场两、三分钟步程外发现另一个回收场。

有关回收场内未见有人工作,附近摆放的巨型白色胶袋数以百计,每个最少一米高,内藏各种回收废料,包括电子零件、旧书、塑胶,甚至发现石油气樽及红色、写有“易燃”警告的压缩气体樽。另外,回收场对开亦有数十个发泡胶箱。

火场所在地属于“未决定用途”地带。(法定规划综合网站截图)

路段用作回收场至少11年

根据《唐人新村分区计划大纲图》,火场所在地属于“未决定用途”地带,待深入研究排水及交通影响后才望落实“露天贮物用途”。但有关地段自2006年起已被用作回收场及露天货仓,近年一直被申请用作“临时露天存放建筑机械及材料、废弃车辆、汽车零件、流动厕所及回收物料(包括金属、纸张和塑胶物品)连附属工场”,去年2月获批延长期限三年。

回收场旁边就是山下村及榄口村,相距仅百余米。(蔡正邦摄)

居民:担心不了太多

然而,这些回收场被多条村包围,包括山下村、榄口村、田寮村及木桥头村,而最接近火场的两幢山下村民居,距离只有不足70米。

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表示,焚烧塑胶会释放致癌的二𫫇英,以及大量微粒,长期吸入浓度高的二𫫇英及微粒威胁附近居民的健康。他亦称,二𫫇英会依附在灰烬及空气微粒,随风飘落农作物及民居,落雨也会令这些有毒物质渗入泥土及地下水而造成污染。

记者昨访问过距离火场仅一、两百米的榄口村,居民均无奈指担心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