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黄大仙打击非法收数 13人涉刑恐及恐毁被捕 共涉借款$370万

撰文: 黄煦致
出版:更新:

警方留意到黄大仙区内的非法收数活动有上升趋势,因此于上周一至周五(18日至22日)一连5日进行代号“破敌”的行动,打击区内非法收数活动。行动中,警方以涉嫌“刑事恐吓”以及“刑事毁坏”一共拘捕13名人士,包括12男1女,年龄介乎19至61岁,涉及借贷款项共约370万元。

行动中,警方检取写有受害人名称的收数字条等用具。(黄煦致摄)

黄大仙警区署理刑事部总督察吴秉琛指,比较去年同期,黄大仙区内今年首两个月有关收数的案件有3成升幅。他指,黄大仙警区反三合会行动组于今年第一季分析黄大仙及西贡警区有关非法收数案件,当中包括上门淋红油、毁坏门锁及电话恐吓。

经过深入调查以及情报分析,警方锁定并拘捕10名电话登记持有人,以及3名派发收数字条人士。他们牵涉15宗“刑事毁坏”及4宗“刑事恐吓”案件,涉及借贷款项约370万元,当中最大宗案件中涉及借贷款项为100万元。所有被捕人士均为香港身份证持有人,没有黑社会背景,他们分别报称为运输工人、侍应及无业等,现获准保释候查,于4月下旬向警方报到。

警方发现有受害人因为等钱应急,所以向二三线的财务公司借贷。当受害人迟交还款,财务公司就会派出所谓的“行动组”到受害人及其亲友的住址或公司非法收数,包括到目标住宅淋红油、毁坏门锁及贴上写有受害人名称的收数字条,以及透过电话或社交媒体骚扰及恐吓受害人或其亲友,迫他们清还所有款项。

警方相信,有部分被捕人士原为二三线财务公司借贷人,骗徒要求借贷人在借贷时提供身份证及影印资料,并在被捕人亳不知情下,将影印本带到电讯公司登记电话号码,再以该批电话号码作出收数行为。因此,警方指有部分被捕人是在警方进行拘捕时,才发现其身份证被盗用。另外,警方又指,有被捕人出售电话号码后可获数百元至1千元报酬不等。

今次行动中的被捕人士全与同区的非法收数案件有关。经调查后,警方相信有部分被捕人与全港各区的非法收数案件有关。警方会继续分析及追踪被捕人之间的潜在关系,以便日后打击背后操控他们的犯罪集团及有关犯罪团伙。

黄大仙警区刑事情报组督察林建宇表示,行动中警方留意到有不法份子有机会盗用受害人的个人资料,从而登记电话号码去恐吓其他欠债人,或者会开设虚拟银行户口用作傀儡户口清洗犯罪得益。林提醒,市民要小心保管个人资料,并要谨慎选择财务公司,以免被不法份子利用个人资料用作非法用途。

黄大仙警区署理刑事部总督察吴秉琛(左)及黄大仙警区刑事情报组督察林建宇(右)交代案情。(黄煦致摄)

另外,他又提醒市民应加紧留意住所附近有没有可疑人士出入,如果发现有可疑人士,应立即报警,交由警方跟进处理。

警方强调,如果市民急需金钱周转,应该向持牌及信誉良好的财务公司借贷,亦需要注意合约的条款及细则,避免误堕不良借贷陷阱。同时,市民亦应时刻保持警觉,如果遇到非法放债的财务公司或高利贷时,应立即通知警方。市民亦都不应租、借或者出售自己的银行户口供他人用以处理来歴不明的金钱或资产,否则有可能干犯冼黑钱。警方亦提醒市民应审慎理财,切勿向非正规财务公司借贷。警方同时呼吁市民如有意借贷,应向银行或信誉良好的财务公司申请贷款,亦需要注意合约的条款及细则,避免误堕不良借贷陷阱。

警方重申,“刑事毁坏”最高刑罚为监禁10年,而“刑事恐吓”最高刑罚则为监禁5年,年轻人切勿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