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政治操弄难以持久 务实治理方得民心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5月中开始,一直自诩为“防疫模范生”的台湾爆发了新冠疫情社群感染,连续十多天每天新增数百宗确诊病例。首先是“双北”—台北市与新北市,继而是全台发出第三级防疫警戒,并进入封锁状态。过去台湾曾创下连续八个月本土零确诊的佳绩,因此不少人对于台湾爆发疫情感到非常意外,然而,正如不少西方媒体所言,台湾对于防控疫情过度自满,《纽约时报》一言以蔽之,“这一天迟早会来。”

台湾民进党政府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号“超前部署”,在这波疫情之下沦为一纸空话。过去一年多,台湾的防控能力非但没有任何进步,在检测、收治、疫苗各方面原来均无“部署”可言。疫情既已发生,此刻执政者应该想办法亡羊补牢,但不幸的是,蔡英文政府面对疫情爆发,仍然把精力花费于文过饰非,拒绝科学方法,甚至将责任推卸予大陆,将政治私利高挂于人民利益之上,丝毫没有反省自身的治理缺失。试问这种政府算得上对2,000万台湾选民负责任吗?

在台湾近期的抗疫风波里,其中一项最惹争议的做法是用“校正回归”概念统计确诊人数。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解释“校正回归”并非瞒报确诊数字,只是将先前未完成的检测个案依呈交日期补回资料。即使这种解释合理,但也反映了台湾的检测能力严重不足。过去一年多,当局一直拒绝对民众进行普检,早有舆论质疑是“没有检测便没有确诊”。这种说法也许过于阴谋论,但疫情使台湾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所遁形,突显当局并没有未雨绸缪,而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了一年半,各地经验早就证明,要打好抗疫战,检测与隔离都是分秒必争之事,滞后的检测能力只会成为防疫漏洞。

随着本土病例数飙升,台湾卫福部为防止单日病例数过高,开始大玩“校正回归”。(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提供)

宁吃莱猪不打大陆疫苗 诿过对岸不能帮助台湾

另一边厢,确诊病例急升令台湾的医疗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媒体纷纷引述前线医护指医疗体系已面临崩溃,急症室大排长龙,不少被检出阳性的病人被迫在骑楼或马路旁搭建的帐篷里吸氧气、等床位。当局虽极力否认医院“爆煲”,但也不得不承认情况“不太好”。令人费解的是,去年3月大陆疫情高峰期间,台湾岛内已有人建议当局在必要时参考大陆做法兴建“方舱医院”,其时陈时中信誓旦旦宣称台湾有多达两万张隔离病床,不用参考“他国”方式。

事实上,无论是普检还是方舱医院,都被台湾绿营操弄为擡高自己、贬损大陆的政治话语,陈时中数月前便曾声言,台湾检测费用远高于对岸,是“因为准啊”。如今台湾真正受疫情所害,这些政治人物也陷入作茧自缚的困境,只能继续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去掩饰自己操弄民众仇中、抗中情绪换取政治利益的行为。然而,谎言终有穿崩之时,更讽刺的是,就在蔡英文高调呼吁民众抵御互联网假资讯之时,绿营人物却被揭发“反串亲中”、自导自演了针对大陆的“认知作战”。

蔡英文政府至今仍然不愿意放下政治挂帅的心态。台湾的疫苗接种率低下,至5月初只有约十万人接种了疫苗,不足总人口的1%。过往台湾身为“防疫模范生”之时,一些绿营人物高喊“疫苗不急”,为屡屡落空的筹措疫苗期票辩解,如今民众惊觉疫苗短缺使台湾无险可守,兴师问罪,当局却试图再将问题推卸予大陆,凭空指控北京阻止台湾购买德国BioNTech(复必泰)疫苗,漠视舆论早就揭发蔡英文政府为了维持自身的政治正确,企图强行绕过该疫苗在大中华地区代理商上海复星,才是导致交易破局的原因。蔡英文日前继续指控大陆阻碍台湾获得疫苗,有网民揶揄美国多次向台军售,大陆都无法阻止,何以只有疫苗能成功阻止?

面对“疫苗之乱”,台湾民间有声音促请当局购买大陆疫苗。即使已有大陆疫苗通过世卫的紧急使用批准,也在全球多地获得认可,但民进党当局仍继续对其污名化,对于对岸提出向台湾赠送疫苗,陈时中轻蔑地回答:“他们在打的,我们不敢用。”对于上海复星愿意向台湾提供BioNTech疫苗,绿营人物捏词那是香港人不打且快过期的次货。如此种种不问科学的偏见,实在令人咋舌。更荒唐的是,民进党政府今年初才大力推动引入被公认为有健康副作用的美国“莱猪”猪肉(即含“瘦肉精”猪肉),宣称这是为了台湾人民利益,但此时台湾人民急需疫苗,当局却多方推搪,是否真的是“宁吃西方毒药,也不打大陆疫苗”?

蔡英文政府至今仍然不愿意放下政治挂帅的心态。(中央社)

大内宣难掩饰治理失当 蔡英文政府民意再插水

一场疫情不单戳穿了台湾的“防疫神话”,更赤裸裸地揭露了台湾执政者治理失当,将政治凌驾民众利益的问题。即使民进党与绿营不断进行“大内宣”,都难掩失治的结果。台湾民众对这种欠缺事实基础的政治宣传并不买账,台湾民意基金会于5月17至20日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蔡英文的声望值只得45.7%,创下21个月来新低; 52.8%受访者人认为台湾爆发疫情是人祸, 19.1%认为既是天灾又是人祸。TVBS民调中心在5月11至14日进行的民调也显示,蔡英文的支持率由刚就职连任时的61%一直跌至41%。

蔡英文政府第一届任期支持度曾跌至谷底,只是借2019年香港反修例示威煽动仇中情绪,借由贩卖“芒果干”(“亡国感”之谐音)和以民主对抗大陆来为自己塑造神话。可是,一个政府在政治操弄过后无法交出令人满意的政绩,结果只会被打回原型,跌下神台。疫情只是台湾失治的一角,近来台湾出现了一系列乱象,蔡英文政府都难辞其咎。

近月有关台湾的坏消息可谓接踵而来,首先是区域性地区水塘干涸,不单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威胁到上至高阶芯片制造,下至农业生产等台湾经济支柱;其次,5月13至17日的短短五日间,台湾兴达发电厂两度出现停电事故,全台出现无预警停电限电。这些问题显然都不是单纯的天灾。水量供应不稳并非一时三刻,而是积存已久,蔡英文政府于2017年曾推出增加水利建筑计划企图修补,惟当下的旱情反映政策未能有效改善问题。两次停电的表面原因是机组故障,但故障是长期没有替代机组的后果,而没有替代机组又反映电力供应非常紧张。蔡英文早年反对核电,大呼“用爱发电”,执政后又曾保证全台不缺电,此时缺电实在难以自圆其说,“用爱发电”的标语更遭台湾网民多番调侃。

论及蔡英文政府其他实际政绩,能为人称善的也寥寥无几。上述TVBS的调查就反映,蔡英文政府主要推动的12项重大政策,仅有三项政策的满意度高于不满意度,其余项目,诸如经济发展及政策沟通、年金改革、前瞻建设计划推动、南向政策、司法改革、改善空气污染等,不满意的人皆比满意的人要多。而诸如引入美国“莱猪”与强关中天电视台等政策,更引起民意的强烈反弹。

台北市联合医院阳明院区今日(30日)早上出现排队打阿斯利康疫苗的人龙。(《联合报》)

香港的民主派中有不少人一直视台湾为中国民主的希望,对蔡英文政府寄以厚望,当下台湾的乱象,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不论是否所谓的西方民主社会也好,依靠操弄政治意识形态和立场而赚得的民意支持并不能长久,执政者要持久赢得民意的支持,关键仍在于能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民主派过去一直以政治意识形态去争取支持,将香港大部份问题都推卸到陆港政治矛盾上,虽然能赢得一时掌声,但这条贩卖“抗中”的政治路无法持久。

去年《港区国安法》颁下,中央彻底压缩在香港操弄政治意识形态的空间,“港独”、“自决”、甚至挑动陆港矛盾,都可能受到法律制裁,那么民主派还剩什么?民主派经常推搪自己无法执政、谈何治理。但论政亦是参政之一环,民主派如果只懂将精力放在不切实际的意识形态之争,而不提出能脚踏实地执行之政策,那终究是前路坎坷。

对香港的执政者与建制派而言,台湾的乱象也充满警示。蔡英文与民进党虽然全面执政、大权在握,但如果不重视治理,也只是白白消耗自己的政治资本,而若治理不彰导致民不聊生,民众必然会兴起问罪之师。撇开意识形态,治理本身就是每个政府对社会承担的首要责任,不论是所谓的“民主”或是“专制”政府也好,民众最终还是会以他们能切身感受到的生活作评价。近年西方几个大型民调反映中共在内地的民意支持度高达九成,说明内地民众大部份对中共执政感到满意,而细究其原因,不外乎民众感受到自身生活水平提升、生活环境改善。这不也说明了一个政府能否得民心,究其本末在于治理是否有效的简单道理吗?因此,执政者如果不把握好权力,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最终乱局仍是难以平息。

敬请留意2021年5月31日出版的第267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