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疫情蔓延全球  要合作不要对抗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近呈现此消彼长之态:中国疫情趋向平稳,中国以外则大爆发,截至3月14日,确诊个案超过6.3万宗,其中意大利、伊朗、韩国的情况特别严峻,更差的情况恐怕还未到来。面对这个影响超过120国的公共卫生危机,当务之急不是纷争,而应加强合作、科学应对,避免更大的不幸发生。可惜我们却在过程中看到两种失焦,第一是“各家自扫门前雪”,第二是有政客在危机关头依旧炒作意识形态偏见,包括纠缠于中国和西方体制孰优孰劣的问题。两种失焦均导致合作变得困难,令抗疫工作受到不必要阻扰。

最近,很多事情都令人沮丧:在个人层面,早前有新加坡华人在英国遇袭,相信是因为施袭者把疫情扩散归咎于中国所致,香港亦有“黄店”拒绝招待说普通话的顾客,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防疫;在国际层面,政府之间互相诘难,为自身防疫抗疫不力找替罪羊。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早前预测疫情“可能不会完结”,这是一个及时的警示。抗疫路上各自为战或针锋相对都是不健康的,只会令“可能不会完结”更易成为现实。

“病毒跨越国界”、“病毒是人类公敌”都是老掉牙的道理,但要把认知化作具体行动确实并不容易,除了讲求个人护理,更需多边合作。在世卫已经宣布疫情“大流行”的当下,如果我们依然故我,那么人类势将难以克服今次面临的共同危机,难道要到“揽炒”成为现实才懂得后悔?

无可否认的是,疫情的影响将会非常广泛,各国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肯定首当其冲,投资活动相信亦会大幅减少。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在3月初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把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疫情爆发前的2.9%下调至2.4%,又警告假如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今年增长率可能进一步降至1.5%。另一方面,近日环球股市暴挫,这些都提醒我们,遏止病毒蔓延已是刻不容缓。

“黄店”光荣冰室最近拒绝招待说普通话的顾客引起风波。(资料图片/蔡正邦摄)

欧美政府失理性 各国抗疫欠队形

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央行最近先后宣布减息,以刺激经济,站在纾缓疫情的角度来看,这些短期举措是必要的。但我们要追问,这样就足够了吗?

种种迹象显示,不少国家的表现远远未如人意,连“队形”也欠奉,遑论让人看到疫后重建的希望。最近舆论热议美国何时失陷,原因在于这个超级大国虽然拥有一流医护人才和医疗资源,但防疫政策一团糟。疫情初期,特朗普就以政治凌驾科学,不断批评传媒和民主党炒作。掉以轻心的结果就是疫情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就连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总监亦承认,部份流感死亡病人实际上是死于新冠肺炎,反映当地疫情较原先预计的还要严重。

令人不齿的是,特朗普不断卸责—他上周宣布限制26个《申根公约》国家旅客入境美国时,一味指责欧洲旅客在美国“播毒”,在企图掩盖自身无能之余,对欧洲盟友的苦况欠缺起码的谅解,完全不懂得同舟共济之道。

香港人习惯了“西方比较理性”、“欧美防疫水平比较高”等说法,但相关国家在这次疫情管理上的拙劣表现,完全打破这些迷思。难道不是吗?病毒开始肆虐欧洲之际,由于意大利政府反应过慢,加上人民欠缺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多为别人设想的意识,最终酿成大祸,变相加剧病毒向其他欧洲国家传播;而一直被视为欧盟龙头的德国亦有一些自私行为,包括拦截一辆驶往瑞士、载有24万个口罩的货车,招致瑞士政府抗议—这就不免叫人反思,为什么作为多边合作典范的欧盟会在应对今次危机时手忙脚乱,丧失冷静应对的本领?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片/美联社)

孤岛心态要不得 单打独斗行不通

凡此种种都彰显各国具备站在同一阵线克服挑战的常识。事实上,当今世界早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高度融合,单打独斗显然行不通。

随着疫情扩散,愈来愈多人把“没有人是孤岛”这句话挂在嘴边,只是许多人心里明白,却不愿意实践—疫情初期有人推动充满民族主义色彩的议程,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便曾表明,疫情在中国扩散对美国有利,因为有助就业职位回流美国。姑勿论上述言论无视双方经贸早已高度融合、“中美脱钩”根本不具操作性的现实,如今美国也已沦为疫区,倘若美方官员执迷不悔地推动贸易战议程,延续过往三年的战略摩擦,必然妨碍国际社会采取共同策略应对疫情,到头来只会“揽炒”。

事情本来无须如此,只要敞开心胸便可,但要做到并不容易。疫情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偶然发生,因而不幸地渗入意识形态之争。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华尔街日报》早前发布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评论文章,西方和香港部份舆论亦宣扬“如果中国是民主政体便不会这样”之类的论调,把抗疫工作上纲上线。事实却是,美国在2009年也阻止不了“猪流感”于当地爆发,反映上述论调根本站不住脚。而更令人扼腕的是,类似争议只会导致各国在抗疫时分心。真正值得提倡的,反而是中日那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助精神。

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物资包装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字样。(网络图片)

互相扶持灭病毒 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既反对“各家自扫门前雪”,也反对以意识形态视角看问题,因为这些态度会干扰决策者和普通民众对问题性质的把握。单以抗疫为例,病毒切切实实影响每一个人,坚持“各家自扫门前雪”,结果就是互相指摘,无法凝聚力量,导致德国拦截口罩、美国卸责欧洲等事发生;意识形态造成的祸害亦不容忽视,因为它人为地架设思想障碍,致使人们一遇问题,不是思考如何排难解纷,而是思考如何击倒对方。试问,这对抗疫究竟有何益处?

中国领导人当初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只是政治宣传,有人甚至在武汉“沦陷”后对这个说法百般嘲讽。但铁一般的事实证明,疫情蔓延对各国构成的威胁是真实的,必须合力应对。各界应以宽广的目光看问题,少些纷争和对抗,多些合作和扶持。在个人层面,族群歧视应该杜绝;在国家层面,除了互赠物资、交流资讯,以及派遣专家组协助抗疫等“指定动作”外,各国领袖应该做得更多。

我们乐见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在上周一致同意,使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应对疫情,但我们不希望这只是立场宣示,希望各国能够积极协调,推出实质、有力的措施挽救经济。只有这样,国际社会才不至于在抗疫之战中节节败退。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3月16日出版的第205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您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