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请作历史性决定 全面收回高球场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将于年底提交最终建议报告,公众普遍关心粉岭高尔夫球场的去留。小组内部消息指,小组或许建议收回部分球场作发展;另悉,也许忌讳报告“过激”,小组只会说“较多”市民赞成收回。事实上,多项民调清楚表明,民意赞同收回球场。《香港01》多次强调,全面收回球场既回应主流民意,也符合现实土地需要以及成本效益。纵然作这项决定时会遇到小部分人阻挠,但管治者理应无所畏惧,做该做的事。我们期望,特首林郑月娥能够作出历史性抉择,为民谋福利。
必须强调,全面收回高尔夫球场并非因为仇富,更不是憎恨只有某一群人可以使用这些设施。香港是一个开放型经济体,一部分人拥有比一般人更多的财富不是坏事,它既能激发更多人努力工作,更让社会呈现多元的阶层分布,符合香港作为一个自由、进步社会的本质。我们从来不认同均分或共产社会,但多元阶层分布及部分人财富多于一般人,并不等同这部分人,甚至更小众的群体,在政府施政决策中拥有过大及严重不平衡的影响力,可以左右公众利益,甚至置公众利益于不顾。
就高尔夫球场而论,全面收回兴建公屋,能够满足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基本需要,而住屋需要远比打球重要,政府应勇敢作出决定。反对收回的人——毋庸讳言,当中多为香港的精英阶层——要问,为什么香港发展到这么多人负担不起住屋的境地,连他们使用的球场都无法幸免,成为紧迫觅地的对象?
其实,一小部分人冥顽不灵,坚持部分或全面保留高尔夫球场,甚至指摘众多市民都支持的政策就是民粹,这种指控是无知和肤浅的。政府施政决策只有一个利益标准,就是考虑整体利益,满足大多数人需要,并兼顾特定弱势群体。在收回粉岭高尔夫球俱乐部上,判断依据就是香港严重缺乏即时可以用作建设公营房屋的土地。既然高尔夫球场土地属于政府,租约即将到期,政府就应该当机立断,行使合法权力,终止继续租地。如果认为高尔夫球场有存在必要,那就应该另觅更适合作为球场的土地。
反对者冥顽不灵 政府应果断抉择
观乎反对收回球场的理据,仍不外乎保育生态、古迹、难平衡城规发展等。先说保育,近日不乏商界人士、学者支持填海,他们并没有认为填海造成的生态损害无法弥补,与环保人士的诉求不一致。相反,在面对收回高球场的诉求时,却将损害自然生态无限放大,这显然证明他们只是选择性地运用原则,以为市民没有判断力。
貌似稍为合理的理据,即发展高尔夫球场后交通规划将失衡、人口会过于密集之说,其实亦难取信于人。一些学者宣称,由于高尔夫球场远离市区,收回发展建屋,只会沦为第二个天水围。这个说法存在严重的偏见和误导,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几乎所有新发展区,如洪水桥、元朗南、东涌新发展区,都远离所谓的市区。如果反对者的说法成立,政府的规划将被全盘推翻。
更进一步说,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使社区平衡发展,改善居住环境。香港确实存在各种规划的不平衡,香港面积说小不小,说大不大,所谓“远离市区”本身就是规划失衡的结果,解决方法并非将更多人聚集在人口拥挤的市区,而是要发展“郊区”——就是将“郊区”改变为“市区”,让人均居住空间和环境大幅改善。所谓天水围的困局,就是迁就地产商需要和政府缺乏规划的结果,将议题本末倒置,倒果为因,实属偏见。
反对者也忽略了,面积达172公顷的粉岭高尔夫球场,与古洞北、粉岭北新区仅一路之隔,两者协同规划必能促进更具效率的发展,并为新界东北规划带来更大弹性及空间。政府可以大幅增加公营出租房屋供应,在此基础上,连结其他相关土地,就整体城市布局提出创见,吸引企业落户新区,落实原区就业,平衡就业与居住、交通与生活的分布。管治者应本乎善治的大原则,作出合乎大众利益的决定。
收回高尔夫球场建屋背后有充足理据,是跨党派共识,也广获市民支持。政府不怕受尽千夫所指,有花数千亿元兴建人工岛的勇气,为什么就不愿做一个社会主流认同的决定?
管治者难免受着历史条件羁绊。这些条件可以是管治文化或多年以来积习而成的既得利益结构,甚至是长年忽略基层需要而形成的冷漠心态。杰出的、会被历史记住的管治者,必须洞察深层问题,突破历史条件的桎梏,勇于作出改革。而突破这些历史条件的改革,即属历史性决定。
受意识形态障目 官员惧动辄得咎
在行政主导的政治制度下,行政长官坐拥大权,反对派制衡力量有限,然而政府施政却仍然谨小慎微,毫无魄力。改革之所以窒碍难行,原因是殖民地时代以来,香港有官商共治的传统,商界在社会上拥有极大话语权,就算是些微触碰到其既得利益的政策,都会招来极大反响。而这个管治传统,也形成了牢固的意识形态,官员身陷其中,唯恐动辄得咎,就算在大是大非面前,也难以作出正确的决定。
传统上,粉岭高尔夫球场是上流人士玩乐的地方,拥有球会会籍者大多身份显赫,收回高尔夫球场无异于拿下了这个群体的光环,甚至可以说在他们每个人的财富版图中割下一小块。其实,上届政府推动新界东北发展时,早有民间团体倡议发展高尔夫球场,高球会随即联同既得利益者发起庞大的公关运动,政府最终未有将球场纳入发展区域,招来连场民间反抗。当时政府的决定,就是受殖民地留下的历史条件及其形成的意识形态局限而作出的。
旧管治价值观在殖民地时代也许有些微的合理性,但其弊端也是荦荦大者,官员必须有所认识并自我提升。过去政府贱卖房委会资产予领汇(领展前身),这个决定就是顺应殖民地时代留下的价值观而作出的。更有甚者,出售领汇只是政府在旧价值观影响下所作出的决定之一,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罄竹难书。出售领汇带来的无穷后患,一些官员以及当日支持议案的议员,今天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错误决定。既然殖民地时代已成过去,为什么香港依然无法修正过时的政策与价值观。
我们曾从权威人士获悉,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港澳工作的内部会议上指出,那些让大资本家操控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其实,深圳的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亦在今年正式进入收地程序,这更说明多少人经常假传圣旨,企图借中央政府之名来误导社会舆论的险恶心态。过去一些人甚至讹称,保留高尔夫球场是中央的意思,这显然是假新闻。只要林郑月娥清楚聆听社会意见,意识到事件的意义所在,做好决策,中央政府也不会有所非议。
管治者的唯一使命就是为民谋福利,如果旧的管治方式、思维阻碍人民走上幸福之路,管治者必须摒弃。也许在官员眼中,收回高尔夫球场仍是一件难事,因为反对收回球场者,大多是建制中人,他们都是过去政府施政的主要支持者,一旦逆其意而行,他们或会成为“反对派”,并在某些议题上难为政府。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的,拥有球场会员证的一群不会在乎些微利益,在他们当中也有不少是深明大义者。政府官员本是社会政策的主导者,只要政策决定是深思熟虑的、目的与效果是善良和有效的,政府都应该要做,中央亦会支持。昧于旧的意识形态、社会的权力结构,官员走的歧途已经够多了,他们是时候驱除心魔,踏出历史性的一步,营造符合时代精神的意识形态,带领港人回归正途。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12月3日出版的第140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您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