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政府守株待兔 香港创科梦难圆
本月初,Facebook决定于新加坡成立首个亚洲数据中心,继2013年Google决定撤回在港落地计划后,香港再次失落大型数据中心进驻的机会。2012年,政府推出政策,似乎锐意发展数据中心产业,惟多年来却被新加坡等地比下去。政府在这方面并非无所作为,但对问题欠缺整体认识,令政策毫不到位,大型科网公司自不会视香港为首选。
政府不应因为香港金融产业的地位,而忽视其他产业的重要性。自2008年金融海啸起,金融产业地位大不如前,欧美各地对此也有深刻反省,并着力发展创科。港府必须有此认识,全盘检讨现行的创科政策,尤其要在人才、能源政策上作出改革。数据中心集合了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可谓现代社会的命脉。近年来,各地都争取数据中心落户,原因不外能够提供高薪职位、带动经济增长。
2011年,Google计划在香港设立数据中心,当时港府表示欢迎。然而,举行动土仪式后,相关地段却荒芜两年,2013年,Google宣布放弃计划。官方解释,原因是香港缺乏可扩展的土地以应对急速发展。同年,Google启用在台湾兴建的数据中心。
当时有人推测,Google放弃驻港与政治因素有关,由于Google于2010年将业务撤出内地,故驻港的计划受到阻挠。然而,如果港府真的要“从中作梗”,2011年根本不会批地予Google。较为合理的推测,似乎是香港能源政策、人才配套、土地资源的各种不足,令Google撤回计划。而香港再生能源发展滞后,或是个中关键。
当年港府批出2.7公顷的土地予Google发展数据中心,与台湾批出的15公顷相差甚远,相信土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Google的决定。而Google的台湾数据中心官方简介,亦提到当地的人才优势。
另外,数据中心耗电量大,一些科网巨企近年饱受批评,已逐步改革建筑设施、发电系统。在建筑方面,有企业研究将数据中心设于海底甚或北极,以降低维持恒温所花费的电力。在电力来源方面,科网企业早已订立使用再生能源的蓝图, Google便于2012年宣布了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标。
香港机电工程署早于2000年展开“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并于2003年发表报告,当时署方建议政府采纳下列目标比率:2012年再生能源发电量达电力需求的1%、2017年达2%、2022年达3%。当时大部分意见指,报告订立的目标过于保守。讽刺的是,据绿色和平的数据,香港过去10年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只占整体发电燃料组合的0.1%。就结果而论,政府根本毫无发展再生能源的意欲,难以配合跨国科网企业的发展蓝图。反观台湾在再生能源上却有相对清晰的愿景,现时Google在台湾的数据中心已经全面使用再生能源,这多少解释到为什么香港会被唾弃。
不汲取教训 数据中心成空想
Google宣布放弃在香港设立数据中心的计划后,不少科技界人才深感惋惜。事实上,政府2012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支援数据中心发展,包括推动工厦改建数据中心、优惠的批地政策。惟窒碍数据中心发展的因素众多,只针对土地问题,并不足够。以Facebook最近选择在新加坡设数据中心的理据看来,多少能够窥见香港未有改善自身在能源、人才方面的弱势。
在能源方面,Facebook承诺于202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该公司在新加坡设置数据中心,主因之一是当地的技术能够让资讯科技中心全面使用再生能源。早于十多年前,新加坡已锐意发展再生能源,当时,其经济发展局支持成立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研究所在2013年发表报告,只要解决商业、技术问题,配合政策,在2025年,新加坡的再生能源将占总供电量8%。2017年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发表报告,太阳能发电量在过去三年增加了三倍;同年,新加坡宣布设立国家能源转型署,针对能源展开研发项目,并确保政策到位,辅助各政府机构善用各种能源方案。由此看来,新加坡早为再生能源发展订立清晰的蓝图,Facebook在新加坡设立数据中心,绝非偶然。
港府2013年错失良机过后,理应汲取教训,大力发展再生能源。然而,政府却毫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环境局2017年出版《香港气候蓝图2030+》,提出新的再生能源目标,就是2030年再生能源的潜力约为本港总耗电量的3%至4%,但是,如果按前述机电署的报告,再生能源发电量早应该于2022年占总电力需求的3%。而且,新的目标只是“潜力”占耗电量比率,而非实际比率。如此一个毫无远见的政府,实在难取信于重视环保的科网企业。
政府一直将再生能源发展滞后归咎于土地问题,却忘记了新加坡同属弹丸之地,其再生能源产业却比香港发达。
再者,内地早于2004年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下称:《促进法》),其后内地的再生能源迅速发展,据国际能源署(IEA)2016年发表的报告,中国已成全球最具潜力的再生能源市场,香港只要开放电网,准许南方电网向香港输入再生能源,即能大大提升再生能源的占比。可惜的是,政府畏首畏尾,未有藉与两电签署《管制协议》的契机解决问题。
其实在2004年,就连李柱铭等民主派议员亦质询港府有没有配合内地的《促进法》,惟时任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指《促进法》不适用于香港,只会参考内地的做法。由此看来,当时的官员在中港合作的认知程度,甚至不如一些民主派议员。
人才政策不到位 创科路难行
人才政策不到位,也是香港发展数据中心的一大障碍。数据中心由复杂的系统组成,中心职员所需的技能包括消防、建筑、网络技术、工程布线、作业系统、存储、安全、配电、流量清洗等。一般数据中心,会分为网络团队、存储团队、伺服器团队、供电团队等,所需的人才既要对系统有深入认识,亦要博通不同范畴。
Facebook解释,新加坡人才资源丰厚,是其在当地设立数据中心的原因之一。新加坡人才政策已成亚太区楷模,但是要广纳贤能,还要配合完善的房屋、社会福利政策,不然,人才难以落地生根。香港政府长期没有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责,房屋、社福制度千疮百孔,就算海外人才来港工作,也只会视为暂居之地。
政府资讯科技办公室指出,2012年,香港有超过78,000名资讯及通讯科技专业人员。当局又称本港有超过5,000名人员从事有关数据中心营运的工作,强调香港的人才充裕。但是,企业却一直为本地人才短缺而苦恼,香港数据中心专业协会2015年便曾表示,本地人手不足,阻碍数据中心发展。
香港传统的资讯科技人才已经难以切合时代所需。随着“互联网+”的年代来临,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改变,新时代下,只懂硬件配置技术的人才,显得不合时宜,香港的教育培训配套不足,已广为创科企业所诟病,一些企业甚至要派员工到深圳训练,解决因政府无能所造成的人手问题。
近年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今年4月,贵州省委常委慕德贵曾言要借香港的人才发展当地的创科产业,但只要想深一层,便可知道这是客套话。早于2014年,贵州便成立了大数据产业应用研究院,贵州大学亦成立了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提供大量大数据人才,这也是苹果选择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的原因之一。
就算贵州真的是人才不足,也只是因为产业扩展太快而衍生的“幸福烦恼”而已。香港近年的确有院校推出了关于数据中心、云端技术的高级文凭课程,但宏观而言,政府却难言订立了完善的人才培训策略。
归根究柢,香港创科产业的问题出于政府欠缺宏观策略。须知道,所有社会问题背后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官员必须对问题有整体的认识,更加要以强而有力的政治手腕统领治理。
也许一些官员会认为,香港已经吸引了腾讯等大型企业在港设立数据中心,而近年来,数据中心亦录得增长。香港凭借司法制度、治安、地理环境等因素,的确吸引了一些数据中心驻港。但是,所谓的制度优势并非不可取替,近年各地都锐意发展数据中心,如果香港继续不思进取,只会落后于人。再说,完善的制度也是由昔日的管治者建设出来的,今日的管治者又会为后人留下什么制度遗产?抑或守株待兔,直至所有优势都消弭殆尽?香港是否能走出困局,视乎为政者能否先天下之忧而忧,察识社会以至自身问题的所在。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9月17日出版的第129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您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