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坚系有“马”!学车笔试不解谜题:究竟香港边条路有马行?

撰文: 陈铭智
出版:更新:

不少学车的初哥,温习笔试范围内容时,需要记住各款不同的交通标志,配对功用。其中一款写有“前方路上有马匹”:咦?香港的马不是全都在马场内?没理由驾车途中,会在马路见到马吧?原来,香港真的有一条“马路”,就在跑马地山光道附近。
在跑马地两代经营家私、今年57岁的叶焯雄记得,每逢赛马日清晨4时半开始,他就会给十几匹马“踢踏踢踏”的马蹄声吵醒。有时马匹无故发狂,挣脱马伕手中缰绳,要7、8个人包围才捉到。“最记得有一朝,我见到有匹马因为听到汽车引擎声,牠发狂,起势后脚一踢,将后边的私家车车门踢烂。”

现时只有上水金钱路近赛马会双鱼河乡村会所一带沿用,而该会所拥有的马术中心,正是08年香港协办京奥的马术项目比赛场地。

只有上水马术中心附近沿用路牌

运输署解释,这款“前方路上有马匹”交通标志,早于1984年《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规例》生效时,已经在法例内订明。目的是提醒司机,即将驶近一段相当可能遇到马匹的道路。但是,现时只有上水金钱路近赛马会双鱼河乡村会所一带沿用,而该会所拥有的马术中心,正是08年香港协办京奥的马术项目比赛场地。

跑马地山光道旁边后巷的“叶荫记”,第二代传人叶焊雄专门维修梳化等家私。他最难忘就是儿时赛马会的马伕,每天清晨4时半,将马从山光道顶的马房带出,途经他的“家门”,马蹄声十分扰人清梦。
不愿露面的叶焊雄,继承父亲的工作,至今仍每天埋首维修梳化等家私,可谓见证跑马地变迁。
+3

赛马随英人登陆而来 跑马地日日有马行街

香港赛马源起,随1840年代英人登陆香港而来。跑马地马场是全港首个马场,于1846年落成。在跑马地山光道旁边后巷的“叶荫记”,第二代传人叶焊雄专门维修梳化等家私。他指指招牌,上面的电话竟是6位数字。原来这是父子传承70年的老字号。“我老窦就叫叶荫,他那代是编藤制家私,老爷椅之类。招牌也是他留下来,我不想扔弃,保留至今。”

60年代叶焯雄一家住在家私店所在的后巷。当年跑马地有3类人居住:中外上流人士如养和医院的外籍医生、影星陈宝珠、任剑辉;赛马会的马伕及亲属,他们的宿舍位于现今豪宅地段的蓝塘道。然后便是像叶焯雄般的基层街坊。跑马地那时的唐楼只楼高两层或4层,低密度住宅,有钱人才住得起。所以跑马地昔日不算热闹,只有一条5A巴士线和一条电车线作对外交通。

(香港赛马会/资料图片)
(香港赛马会/资料图片)

叶焯雄一家在后巷找个地方铺上床板和床单,起居十分简陋。每天清晨4时半,马伕逐只将马从山光道顶的马房带出,途经他的“家门”,马蹄声十分扰人清梦。小时候的他揉揉眼看,只见马匹沿山光道斜路前往马场晨操,由马伕一对一带领,马蹄声错落有致。当年山光道还不完全是车路,路中央有条明渠,延伸到马场地底。

每朝被马惊醒    跑马地马迷赌马又赏马

“马匹一次有十几只,一场有几多匹跑就有几多。反复来回几轮,直到早上7时才完结,马伕就带牠们原路走到山光道顶的马房。”叶焯雄起初是有点好奇,但每天如是,慢慢就习惯每天清晨给弄醒。街坊也习以为常。只是一到赛马日,奕荫路与黄泥涌道之间有条铺上草皮的后巷,就有不少马迷聚集在“马路”两旁,观看马匹踏草经过。以前跑马地跑“日马”,从朝早10时开始至下午5时。马迷要带小朋友出外午饭,顺道带他们赏马,免费动物园。

这一段路至今仍在,路面地砖还绘有马匹,以作纪念。叶焯雄说,这段“马路”从山光道一路落山,马匹还会横过黄泥涌道的电车路,才进入马场大闸。不过,80年代沙田马场启用,山光道马房搬往沙田,原址变成赛马会会所;而那道大闸,现在变成一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