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退休后的生活会如何?海边小屋?一人公屋?还是老人院舍?其实长者居所的选择又岂止这些。日本两位老太太,就请来建筑师为她们打造山边小屋——开放式设计、绿树环抱、还有轮椅专用游泳池,可能是全世界最美的退休之地。
这个位于日本静冈县的“Jikka”,即“実家”,在日本文化中,“実家”是娘家,出身之地的意思,用来命名一人退休后的归处,也恰如其分。 Jikka由日本建筑师须磨一清(Issei Suma)设计,五幢建帐篷形筑物各聚在一起,犹如一个小村落。每个“帐篷”皆有不同功能——睡房、厨房、客房、储物室,还有游泳池。房子内部呈正方形,圆拱形的横梁则把房子支撑起来,加上素色装潢及原木外墙,渗出教堂般的宁静气氛。(Takumi Ota) 房子原本是为两位六十多岁老太太建造,她们退休前是社工和厨师,即使退休后,也希望自己能运用自己的手艺,服务其他高龄独居长者。因此,Jikka的大厨房,不但会变身为小餐厅,也会为附近的独居长者提供外送食物服务。 客房则让她们朋友到访时使用,有时也会接待其他伤健人士,让他们在山野小屋中静养。旁边的游泳池则设计为螺旋形,让轮椅人士也能轻松使用。(Takumi Ota) 自然光能从房子的尖顶透进整个房子,建筑师须磨一清接受传媒访问时指,希望房子是“如原始小屋般不加修饰,也如教堂般神圣。”(Takumi Ota) 整个建筑主要用上水泥和木,让房子和四周景色融合,但除了美观以外,为长者设计的人性化细节也是重点—— 除了轮椅人士也能用的游泳池,设计师也把室内设计维持简洁,在房子内部预留大量空间给长者走动;五幢建筑物之间互通,要推轮椅,也不必上上落落;退休长者的愿望和技能也融入家居设计,让她们退休后仍能善用自己的手艺贡献社区。(Takumi Ota) 日本是全球高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有26%人口是65岁以上人士(香港是16%),如何改善长者生活是一大问题。除了日本,在荷兰,也有让年轻人和长者共居的老人院舍,年轻人为院舍带入活力,长者也教导他们经验和技能。香港的长者住屋,设计上又能否有所改变?对于自己生活的场所,长者能否有say?有些长者退休后仍有相当活力,他们如何以另一种方式走进社区?这些问题仍有待讨论。(Takumi Ota) 【真.共融】峇里聋人村发明独有手语 健听听障村民个个都识
【坐轮椅都要靓.下】入不到街舖更衣室 伤健时尚如何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