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乐施会】一人独奏七种乐器! 音乐人作曲呼吁社会关注小农
认识一个新的朋友,跟认识一件新的乐器,是一样的吗?
精通十多种民族乐器的音乐人HakGwai这样形容学习乐器的过程:“你认识了一个新的男仔,你想同佢get closer(靠得更近),你当然是放多啲时间落去。如果我玩呢件乐器,想玩得好,就自然放多啲时间同呢件乐器一齐。同呢个朋友玩下先,倾吓解先。”如此,他的“朋友”很多,而且来自世界各地......
HakGwai是街头音乐人。最近为乐施会的“小农发展基金”筹款音乐马拉松作了一首歌《细雨带风绿田园》。他希望大家透过这首乐曲遁入大自然,从而更关注世界各地的小农。
摄影:黄宝莹;剪接:邓倩萤
表演中,HakGwai一人分饰多角,又弹琴、又敲铃、又吹笛,忙得不亦乐乎。歌曲透过踏板的循环效果器结合,音乐人转换乐器时并不会令音乐声中断,在重复又不断逐层递增的悠扬乐声中,水声、鸟声、青蛙声,合奏出一首协奏曲。
乐器是朋友 来自东方的女士、澳大利亚的土著
这位有尼泊尔血统的港人原来精通不少民族乐器,一般人听过的、没听过的,有二胡、琵琶、古筝、琴箫、笛子、葫芦丝、马头琴、Asalato、Handpan、Didgeridoo、Djembe、吉他、颂钵、口弦、Beatboxing。
他说不同的乐器是自己不同的朋友,而他这样形容自己与这些“朋友”的相处:“琵琶,我当它是来自东方的年轻女士,澳大利亚的Didgeridoo,我就当它是很强壮、很有力量的土著。如果你对待乐器,很人性化地与它们相处,就会很开心。你玩乐器时就不会觉得自己要练习,反而就会享受与每一个乐器相处的时间。”
在澳大利亚感受街头音乐的美好
那强壮的澳大利亚土著Didgeridoo,又称澳大利亚吹管,是被白蚁吃空的尤加利树树干制成,有过万年的历史,最十分古老的乐器。
Didgeridoo在香港很少见,要认识这位独特的“朋友”需要缘份。HakGwai与Didgeridoo的情谊源于5年前,他去澳大利亚working holiday时。他说:“我现在玩的乐器都是5年前去澳大利亚工作假期时学回来的。我留在澳大利亚一年,当时周街有位,我就坐下来拉二胡。这一年,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澳大利亚的街头分享艺术文化很好,政府会发牌予街头艺人。你在街头表演,会认很多朋友,因为音乐就会一齐玩。后来我跟了一位日本师傅一齐,他吹Didgeridoo,我就拉二胡,我们互相学习。”
旅行中见证财富不均、贫富悬殊
HakGwai喜欢四处旅行,澳大利亚之外,他还去过印度和柬埔寨。他说: “我特别喜欢去东南亚、印度,这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很多乐器都是在旅行途中认识到、学到的。我觉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乐器,如果你了解它,就会了解那个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甚至是民族的性格。”
旅行途中总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他最大感受的是“见到好多财富不均,世界贫富悬殊,资源共享出现问题。例如去印度的一些地方,经常会停电,每天停十次电是很正常的事。例如去尼泊尔,连干净的饮用水也没有。这些经验令我反思,在香港这个石屎森林,发展得这样好的地方。去多了这些地方就发现,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留在香港看见的那般,世界还有很多方面,尤其在贫困地区的人们,他们连生活基本的权力也不满足。作为香港人,物质丰富,就需要反思,想一想我们这顿饭,米是从哪里种出来的?要饮水思源,同地球有个连结。”
音乐来自生活
HakGwai说,音乐就是声音,而声音是属于所有生命的。所以,他创作的灵感主要都来自生活,“我喜欢mix and match、中西合壁,将没有想过的乐器加起来的感觉,将啲嘢炒埋一碟。”所以自然地,他的音乐也就在表达他对事情的主观认知。对于音乐与社会议题的结合,《细雨带风绿田园》如何带出小农贫困的信息?他说音乐希望大家可以关注小农的议题,“(而这个议题)简单而言,将世界的资源分配得公平些,有资源的人要帮助没有资源的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