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有得拣? 天然防晒帮到你 皮肤科医生: 化学性防晒易敏感

撰文: 郭健莲
出版:更新:

前阵子,“狼人”晓治积曼(Hugh Jackman)在社交网站说公布皮肤癌再次复发,并称因为自己不使用防晒,所以再度患上“基底细胞瘤”,这是最轻微的癌症类型,“狼人”借此呼吁大家使用防晒及定期检查。本港皮肤癌的个案在2013年已突破1,000宗。香港的夏天亦仿佛越来越早到,而皮肤癌亦主要由紫外线引起,要“同阳光玩游戏”又怕晒伤,搽防晒看似指定动作,但亦要注意过敏问题。防晒产品点拣先安心?

化学防晒惹敏感 过敏湿疹会出事?

“很多含有化学性防晒的成份对患玫瑰痤疮的人多数不好,甚至对身体带来负担。”森林之家的Albert边解说,边笑说自己长气,Amy也“助攻”说这样长气没人会听。这对夫妇本是护士,创立森林之家,为的是以预防的方法守护健康。

【天然护肤】小店唔派胶自由斟 护士专研配方 教你美白DIY

选用防晒要注意成分。(资料图片)

防晒是夏天,甚或可说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Albert指出穿长袖衣服亦有助阻挡阳光,但有时要多做点东西,感觉上会较安心。而防晒日日用,直接涂在皮肤之上,或会影响健康。

“就化学性防晒而言普通人用大多没问题,但本来患有湿疹的人和过敏人士要小心。”皮肤科专科医生陈厚毅亦指出与物理性防晒比较,化学性防晒相对上没有那么稳定,会较为容易引起皮肤敏感,亦有机会对雌激素有影响。美国环境工作小组亦强调,如化学性防晒中含有二苯甲酮(Oxybenzone或benzophenone-3)亦可能影响人体荷尔蒙。这类产品应避免用在小孩及幼童身上。

化学性防晒:在皮肤吸收化学物质后抵挡紫外线物理性防晒: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反射性层将紫外光反射

成份天然的防晒亦是一个好选择。(陈嘉元摄)

得一又想二? 点先满足三个愿望?

注意成份,才能用得健康,但健康是否要“牺牲”色相?用物理性防晒皮肤容易泛白,“白濑哂”地外出,有的是鬼气,不是仙气。而陈医生亦指出因为物理性的成分(二氧化钛及氧化锌),以致用起上来会令皮肤泛白、难推,平日市面上的防晒大多是混合性防晒,结合物理性与化学性。

人总是有点贪心,想要健康,既要好用,又要好看,“搽到块脸‘白哂’,没人会用啊!”Albert亦分享研发防晒的“血泪史”,“我们用了物理成分,如氧化锌,但搽完‘白濑哂’,没人会用的,后来我们加入可可粉调色,又加入保湿成份,令防晒水润一点,容易推。”坊间的防晒多种,选购先要留意成份;而成份天然的防晒亦是一个好选择。

防晒是数字游戏? SPF几多先够?

“数字高,未必好,盲目追求数字,或许较容易敏感。”陈医生指其实SPF 30已经很足够,指数越高,反而可能加了添加物。消委会亦曾指出任何防晒产品亦不可能完全隔绝紫外线,SPF15已足以阻隔93%的UVB。选择防晒用品时,除了成份和防晒系数,亦可以留意质地,会否太“黐笠笠”,太“笠”也会容易有暗疮问题。很多人说涂抹防晒后,要等一会才有效。有调查指含天然成分的防晒产品会有即时效果,陈医生亦说理论上物理性防晒会即时有效,但建议使用防晒时也先待20至30分钟,既因为考虑到效能的发挥,亦顾及安全问题,“例如我们不知道会否敏感、发红,如果有缓冲时间,在家的时候,不舒服可以立即洗掉(防晒)。”而平日亦要补涂防晒品,因为出汗、湿水、穿衣或脱衣时亦可能减低防晒效能。

购买时多留意标示。(图片来源:消委会)

皮肤科医生陈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