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少女加入殡仪业当实习生反思生死 难忘从业员提醒骨灰有重量

撰文: 曾凤婷
出版:更新:

每天都有人因不同原因离世,但讨论生死至今仍像是个禁忌,令部分人在亲友离去后,为他们办葬礼却毫无头绪,不清楚先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多年来,一切从简殡仪社企致力推动生死教育,创办人认为生死是人生必经阶段,毋须过于忌讳,反而应“从死看生,活好当下”。机缘巧合下,三名不同背景的少女来到一切从简当实习生,透过学习不同的工作,深化她们对生死的体会,亦意识到以往港人鲜有关注失胎妈妈所面对的伤痛。

撮合三名少女和一切从简殡仪社企的缘份是一个由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主办、香港公益金支持的心浪潮@深水埗,计划旨在栽培新一代,让他们从为期五个月中的计划中体会不同行业,从中发掘他们的可能性。(受访者提供图片)

撮合三名少女和一切从简殡仪社企的是由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主办、香港公益金支持的心浪潮@深水埗,计划旨在栽培新一代,让他们从为期五个月的计划体会不同行业,从中发掘年轻人发展的可能性。三名到一切从简实习的少女均来自不同的背景,她们分别是护理学的June、文学硕士生Aris及社工学生Sara。她们的唯一共通点,是在学科上或日后的工作中,都有机会接触到与生死相关的议题。

三名到一切从简实习的少女均来自不同的背景,她们分别是(左起)文学硕士生Aris、护理学的June、及社工学生Sara。她们的唯一共通点,是在学科上或日后工作中,都有机会接触到与生死相关的议题。(受访者提供图片)

三名少女来到一切从简的原因各有不同。June坦言对生死教育感兴趣,更立志希望日后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纾缓治疗服务;Sara则因近两年有长辈及朋友离去,亦观察到社工业界开始讨论有关生死的话题,希望透过实习,不再限于课堂地对生死有更深入了解;Aris因自己的身体问题经常住院,热爱文学的她却未能透过书籍找到有关生死议题的解答,期望能在实习中找到答案。

失胎妈妈情绪支援不足

她们在一切从简的工作除了协助制作有关生死议题的绘本、协助安葬24周身亡的胎儿及举办书写家书等工作内容外,亦有协助维持社企日常营运。Aris尤其对安葬24周身亡胎儿的工作感受深刻,“因为直接参与,可以第一身了解,失胎妈妈面对紧咩伤痛,我哋又可以点样处理”。她提到,现时本港对失胎妈妈的情绪支援欠奉,“其实佢哋可能需要做一啲小仪式,需要一份心意同安慰”,但这些话题在社会上一直较少被提到。

“亲人过身时,陪伴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Aris提到这次实习经验令她大开眼界,一般人面对丧亲者,往往会安慰他们“不要伤心”,但其实伤心的情绪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佢哋(死者与家属)之间有段关系,殡仪业界人士会提醒家属,现在有人同佢哋同行”。在一切从简实习,亦令Aris重新反思对待生死的态度,以不同角度看待生死,她明白到陪伴令个体生命变得强大,亦能帮助人渐渐淡去伤痛。

Sara在实习结束后亦有所感悟,她最有印象的是殡仪从业员曾提醒她骨灰有重量,而且不如人们想像中轻,“佢同我讲因为骨灰承载着人生前的故事”。这句话令Sara意识到虽然人不能够避免死亡,但要趁着有生命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要下定决心放胆去试,因为未必会有下次机会”。对生死教育感兴趣的June则认为,导师让她在计划工作时思考得更长远及完善,令她重新反思日后要以什么态度应对未来的工作。

一切从简殡仪社企创办人Pasu表示,愿意参加心浪潮计划的年轻人,是希望能从实习中寻找突破。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他坦言,本港教育课程即使接触到生死议题,亦非深入讨论。Pasu希望在一切从简的实习工作能启发年轻人,不要再把殡仪工作停留在传统的看法,例如撞鬼等情节,应定位为一种可以帮助他人的工作。在一切从简工作的实习生,除了接触殡仪相关的工作外,亦需要协助维持小店营运。过程中,Pasu会分享店舖每一个决定背后的意义,以及营运上遇到的困难,亦会与实习生一同讨论,“我希望佢哋可以体会多啲社会现实,但同时可以有所启发,将今次嘅经验套用落佢哋未来嘅工作上,以唔同角度睇事物,为佢哋日后嘅工作带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