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规划?】一个海滨400支灯 情侣难亲热:成日俾人望住
“简单来说,是想找个地方只有我们两人,好像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人。”23岁的成说。
当然,世界并非只有二人,还到处都是人。“其实锡的时候好‘老尴’,会觉得好多人望住你。如果行街又会有很多东西令人分心,想找个地方专心倾计,最好隐蔽点,做些亲密点的事情都不会有人看见。”说的“亲密事情”,其实都不过是拖手揽腰,却总怕被途人以目光公审。“当𠵱个世界嘅人连喺街锡锡都会以为撞邪,真系想有个冇乜人,或者锡锡唔再系问题嘅地方。”他说。
城市之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互诉寂寥?长久而来,海傍皆是恋人流连胜地,《倾城之恋》的主角的爱情故事亦从象征高贵和阶级的浅水湾开展。半世纪以后,海滨固然仍是港人拍拖胜地,今天或换成是热门的西环码头——时隔半世纪,海对于恋人们的意义又是什么?仍是那样自由和浪漫吗?
马鞍山:光污染的海滨
当马鞍山海傍还未变成马鞍山海滨长廊,是中学情侣的拍拖胜地。单车径旁的围栏只有矮矮的铁栏,年轻人可以偷偷爬到外面的碎石阵,找个好位(行碎石阵时还可以顺手拖下手仔),后面种了数百棵合欢树,前面对著吐露港,看日落还是夜空谈心。高高低低的碎石阵形成天然屏障,和旁人保持适当距离,实行“你睇我唔到”掩眼法,营造二人小天地。
阿鱼住马鞍山,男友住沙田,二人由中学时期开始谈恋爱,至今已经一起九年,而马鞍山海傍则充满二人青涩的恋爱回忆。“以前会坐在海边倾计同望海。颂安邨到马鞍山公园一段,还能看到乌溪沙码头,海景最靓。”她忆述。
马鞍山是政府规划的第三代新市镇,以住宅区为主,及有大小商场和学校。在高楼和商场中穿插出来,便是海港。马鞍山海傍面临沙田海,连接沙田和乌溪沙。
07年,康文署展开马鞍山海滨长廊建造工程,把近半的碎石层夷平,在海边加建围栏和步行径,设置照明灯和儿童游乐场、健体设施等。海旁不再是年轻人的Secret-hideaway,而变成一个服务“男女老幼”的休憩空间,但在提供各式各样目标为本的设施之外,改建工程是否同时带走了某些公共空间的可能性——安宁、私密、漫无目的地使用公共空间?
“前面好多人跑步,好似畀人望住咁,虽然我哋都无做啲咩,可能它(海滨长廊)本身不是让人来拍拖。”阿鱼说。
海傍改建成海滨长廊后,海边有高度过腰的围栏,虽然加建了长椅,但椅子和海中间隔著了步行径。坐下来,视线水平刚好和栏杆对齐,勉强能看到海,但主要风景还是行人和跑步客。若要偷一刻宁静私密,唯有等无人经过,但头上又有亮得过份的路灯。
数年前有报导指出,马鞍山海滨有多达400多支照明灯,拓展公共空间的公共关系经理王瑜翎指出,“以亮度来说,其实20多勒克斯(Lux)(量度照度的单位)已经足够,而马鞍山海滨是过百,去到光污染的程度。市民夜晚去公园散步,太多(灯)反而会觉得好刺眼。”
坐在海边听听浪花的声音、望望海,本来好不浪漫,然而大多海滨长廊都因安全考量在海边加建围栏,挡住海景。“当然政府因安全考量加建了铁栏,但加了围栏是否就等于安全?其实即使加了围栏,仍不能阻止决心爬过去的人,政府是否可以给市民多点信任,让他们自由使用海滨长廊?”不难发现,不少人仍然会越过围栏,爬近海边钓鱼、坐在大石上,栏杆阻挡了海景,却没有阻挡人们接近海洋的冲动,翻身越过过腰的围栏,反而造成另一种危险。
西环码头:由下而上的公共空间
说到近海的谈情胜地,还有西区公众货物装卸区(西环码头)。这个非正式规划的休憩空间,每逢周末都非常热闹。八十年代,货运业兴旺,西环码头车水马龙,后来行业式微,“闲人免进”的货运码头竟成了附近居民的休憩空间。有次雨后,地面水洼倒影和海港连成一线,成为网民津津乐道的“天空之镜”。西环码头不设休憩设施,却有著一望无际的海景和活动空间——踩单车、放狗、饮啤酒、谈心。走到腿酸,便搬来附近的卡板自由组合,变成不同大小的座椅,又或直接坐在码头边缘,双脚“吊吊揈”。
西环码头曾被两次提名为香港最佳公共空间,因其灵活性和“灵魂”。今年年初,政府建议释放装卸区172米用地,区议会亦提出将海傍连同旁边的西区副食品批发市场及其余三个闲置码头,改建成海滨长廊及宠物公园,兴建围栏及康乐设施。有市民质疑,会否变成另一个政府“过度规划”的海滨公园?
“西环码头是市民自行开发公共空间的例子,比政府规划的公园较为自由。”王瑜翎指出,除了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还是设计是否符合市民需要。现时康文署辖下共有八个建于海傍的公园,其中四个(观塘、大埔、荃湾、马鞍山)为海滨公园,沿海皆设有围栏,并受《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规管——不能制造噪音、不能玩滑板、不能跨过围栏等等。反观西环码头,虽不设围栏,多年来却鲜有发生意外。
让海滨留白?——年轻人的社区需要
“其实年轻人不需要一些特别的设施,不像老年人需要健体设施,小朋友需要游乐场,他们反而需要一些创意空间去激发思维,像一些软性的配套。现在康文署有很多条例规管他们的行为,例如说Busking会制造噪音。其实空间是有的,但亦有很多硬性的措施形成规限。”她指出,除了年轻人,其实市民亦未必想要一式一样的设施,“政府的公园设计单一,设施不能弹性使用。无论是座椅还是设施都是固定钉死在一个位,只有一种用途,但其实是否可以一物多用?不需要这么‘硬梆梆’?”
观塘海滨公园2015年改建后,增设了健体设施、缓步径,并设有草地让市民停留。海边仍设有围栏,但传统的间条铁线式设计变成了透明玻璃。近海位置有矮小的梯级让人坐下,虽然仍是隔著玻璃,但至少不会看到海洋被铁线切割开。
王瑜翎指出,其实对于海傍的规划,还有很多可能性,“政府在2015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亦有提及要提倡‘亲水文化’,让市民和海边有接触,亦可以进行和海有连系的活动,例如钓鱼,不是只可远观,但不能接触。”然而施政报告上,推广亲水文化的下一句,是“继续物色合适水域以建设新的水上活动中心。”似乎“亲近自然”还是离不开大兴土木。若把眼光放到邻近国家新加坡,他们著名的鱼尾狮公园便采用梯级式设计,让游人拾级而下亲近海水。在欧洲,哥本哈根更把运河的一段划成免费游泳池,只要天气许可,人们能随时跳进水中畅泳。
说回马鞍山,沿著海滨长廊的尽头往乌溪沙方向走,会穿过林荫小径和数个小沙滩,尽头是乌溪沙码头。在寻觅恋人们的足迹时,发现数对情侣皆往那边走,沿路在沙滩停停看看,拾贝壳;又或坐在海边枯木上轻声细语。也许,人亲近海洋的向往是种本能,一如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