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学院拟扩建教学大楼 向城规会申改绿化带用途 选址惹争议

撰文: 邓栢良 曾凤婷 蔡正邦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学今年7月向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提交申请,要求将薄扶林沙宣道3号以东、毗邻心光盲人学校旁的一幅“绿化地带”改划为“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港大李嘉诚医学院拟在该块土地改划用途后,兴建新的教学大楼,提升及增加教学设施,以应付每年增加的医科学生。
香港大学自去年起,已将相关计划先后交到南区区议会、立法会辖下的委员会讨论,并咨询当区居民。然而,有区议员批评港大并无研究其他适合的选址,亦无评估在斜坡建筑的工程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质疑是否有必要在绿化带动土;当区居民指计划包含一些用作动物测试的实验室,担忧太近民居,恐有泄漏风险;香港大学医学院代表近日则在立法会中公开回应相关质疑,强调港大实验室从未出现泄漏情况。
摄影:蔡正邦

香港大学医学院今年7月向城规会提交申请,要求将薄扶林沙宣道3号以东、毗邻心光盲人学校旁的一幅绿化地带(红框示)改划为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以便兴建新的教学大楼。(蔡正邦摄)

2018年施政报告中提到,为应付本港人口老化导致医疗服务需求上升问题,需投放更多资源加强医疗服务,当年政府决定增加医疗培训学额,但同时令港大医学院的教学设施供不应求。此外,政府为了推动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改善卫生署诊所设施,提升及增加医疗教学设施,2018至2019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宣布预留约3,000亿元备用,当中200亿元分别拨予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各项短、中、长期的工程项目,提升及增加2间大学的医疗教学设施。

项目地盘面积约为17.6万平方呎,总楼面面积约4.3万平方米。计划兴建的教学大楼将有4座建筑物(红框示),分别楼高3层、5层及9层,预计2023年动工,并于2026年竣工。(港大简介会图片)

扩建新大楼属中期项目 工程费用达数十亿

港大这次向城规会申请更改沙宣道3号以东的绿化地土地用途,用作兴建新教学大楼,便是上述提到的其中一个中期工程项目的第二期内容。根据港大向城规会提交的文件显示,项目的地盘面积约为17.6万平方呎,总楼面面积约4.3万平方米,计划兴建的教学大楼将有4座建筑物,分别楼高3层、5层及9层,拟议发展的大楼包括课室、研究实验室(包括分子成像、干细胞及动物科研设施)、教学实验室、办公室及储存空间等,亦会将现时的斜坡位置改建成多层社区空间,供公众使用。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在今年7月公开表示,已将相关计划呈交城规会,并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估计扩建工程费用至少达数十亿元。

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在今年7月公开表示,已将相关计划呈交城规会,并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估计扩建工程费用至少达数十亿元。(资料图片)

去年初港大已着手准备扩建新教学大楼事宜,并于去年1月在南区区议会简介沙宣道校园扩建工程及沙宣道3号新教学大楼行人天桥工程。翻查会议文件,港大当日并没有提供具体设计图样、地盘面积及设施等资料。

直到今年3月,港大扩建新教学大楼的文件已被提交至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和教育事务委员会讨论,委员支持将拨款建议提交工务小组委员会审议。

至今年5月中旬,港大代表再到南区区议会辖下的经济、发展及规划事务委员会讲解于“绿化带”兴建新教学大楼的具体方案,当日会议上委员会主席承诺会协助港大举行居民咨询会议。6月3日,香港大学终举行咨询会议,收集心光盲人院暨学校、豪峰、豪峰二期、靖林及罗富国径附近居民的意见。不少居民对项目表示关注,纷纷向港大代表发问,即使咨询会结束后,居民仍整理相关问题,以电邮方式寄给港大,惟未获校方详细解答。

港大在简介会表示,有意在沙宣道3号以东、毗邻心光盲人学校旁的一幅“绿化地带”兴建一个新教学大楼(红框示)。(港大简介会图片)

港大在居民咨询会议后约一个多月,便正式向城规会提交申请书,要求改划土地用途。其后,食物及卫生局再于上月向立法会的工务小组委员会递交文件,申请5,600万元拨款,用作沙宣道3号以东地段兴建实验室大楼的前期工作。然而,当时城规会尚未开会讨论改划绿化地带的规划申请。

现时香港大学在沙宣道有教学大楼及多个附属设施。(蔡正邦摄)

本月8日的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会议中,再次讨论港大拟在沙宣道3号以东的“绿化带”区域建造一座新的教学大楼的议题。会中有议员指收到薄扶林居民的投诉,指教学大楼九成面积均是化验所,并会进行危险病毒实验,或有泄漏风险,担心影响居民健康,对大楼选址提出质疑。

在本月8日于立法会务委员会会议中,再次讨论港大拟在沙宣道3号以东的“绿化带”区域建造一座新的教学大楼。(立法会财委会直播截图)

新大楼料2028年前完工

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现场回应时指,待立法会批出拨款后,便会进行为期12至15个月研究设计报告,并争取在2023年向立法会汇报,其后进行工程。现时预计在2027年下半年或2028年年初完工。

香港大学医科学院院长梁卓伟指,在立法会拨款后,便会进行为期12至15个月研究设计报告,并争取在2023年向立法会汇报,其后进行工程。现时预计在2027年下半年或2028年年初完工。(立法会财委会直播截图)

梁卓伟指新大楼不少实验室用作教学用途

对于有居民质疑教学大楼的用途,梁卓伟表示,非实验室用地面积占大楼的四成,这并不代表其余六成均是用作病毒研究实验室,当中很多都是进行教学用途的实验室,例如解剖课。他又提到,很多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微生物的研究,过往都在玛丽医院和沙宣道的医学院大楼进行,市民较为熟知的流感、禽流感及新冠病毒也包括在内,强调多个医学院实验室中,从来未发生过空气排放或实验室意外,令附近居民有任何危险。

对于居民关心的动物实验室,梁卓伟则解释指,由于进行任何研究,都一定要先在动物身上测试,故动物实验室有必要存在。他续指,动物实验室分两种,一种为小型动物如貂鼠和老鼠的实验室,另一种则为大型动物,即哺乳类动物如猴子的实验室。

梁卓伟表示,现时香港只有小型动物实验室,而港大的动物实验室更是全亚洲唯一一间得到认可,其防范措施达到国际水平。过往从没发生过意外,内里所有设施均有最高级别的防感染措施,故他表示,港大有信心不会出现泄漏情况,“假如我哋有任何未有遇见嘅事发生,我哋都会有几重嘅保护,呢个系跟国际最高准则去做,所以我睇唔到有实际对于当区居民嘅危险”。

新大楼计划进行细胞治疗研究 选址必须接近医院

梁卓伟亦提到,现时医管局、一些民间团体及病人组织均表示支持建设新大楼。他表示,港大医学院自2002年后,至今未有增加用地,然而医科学生人数却同比上升,明年校方将需要应对接近三倍的学生数量。他透露校方曾考虑选址科学园,惟位置不接近医学院及玛丽医院。他解释,实验室其中一个用途是用作研究细胞治疗,“细胞治疗系将细胞打入病人体内,所以绝对要喺邻近嘅地方进行,不能长途或系车内进行”,故教学大楼必须邻近玛丽医院,以便配合治疗。

港大称新大楼的实验室其中一个用途是用作研究细胞治疗,故必须邻近玛丽医院,以便配合治疗。 (蔡正邦摄)

港大:曾就持分者意见作不同改善措施

梁卓伟指,与相关持分者会面后,港大亦有作出相应措施,回应持分者意见。现时决定延迟原先在10月中的城规会会议,改为下月月中进行,并争取在兴建前再和居民进行咨询。他提到,针对居民景观及空气对流问题,新大楼设计由一座改为四座,亦曾四次调整座向及把整个大楼沉降5米,期望尽量减低对居民住所景观的影响、避免峡谷效应及造成屏风效应。

交通方面,港大会沿用医学院停车场附近道路(即罗富国径)及在两个教学楼之间的校园范围开拓新路,由于罗富国径过往用作货柜用途,故不会影响公众,港大亦已进行相应的交通评估。另外,港大亦已和道路附近的中学达成共识,届时会把工程车停泊到医学院停车场内,减少对学生的影响。在绿化方面,港大则会在屋顶平台进行全面绿化,尽量在校园内种回树木,并在屋顶设立共享花园,供公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