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湾十三街车房大佬整“战车” 重建阴影下参加“推土机大赛”

撰文: 韩洁瑶
出版:更新:

成哥、基哥是老友记,同在土瓜湾十三街开车房,成哥在这边的凤仪街,基哥在那头的鹤龄街,近日两个大男人耽天望地,神神秘秘备战下周六(1月14日)在牛棚艺术村举行的<十三街Gear之“把一切推倒大赛”>,所有参赛者自制一架手推车般大小的推土机,届时二人一决高下。<把一切推倒大赛>是《土瓜湾之后》社区生活提案展的重头戏。牛棚就在十三街对面,两个车房大佬却将是第一次走进去。展览本身有25组作品,主要是中学生和大专生对深水埗、天水围、中西区等等不同社区的观察和想像。为了把十三街街坊吸引进来共享社区想像,主办单位蓝屋创作室巧妙安排打机争霸战、推土机大赛和墟市轮番上演。

土瓜湾十三街重建传了十多年,街坊慢慢麻木,觉得不会发生。(韩洁瑶摄)

“基哥参加?好,我要同他斗。”提案展策展人之一翁恩(Yan)忆述成哥一口答应制作推土机出赛,高兴得跳起来。“他们很忙,我怕妨碍他们;同时又怕无人参赛……”赛事一日未完,她都坐立不安,常常,双腿自自然然由牛棚挪到十三街的车房。

成哥不信十三街会重建,但当听Yan提到市建局、发展局、路政署有机会联手将重建范围扩大,他不由得慨叹没一个地方比十三街好,“玻璃、烧焊、零件……乜都齐晒”。(韩洁瑶摄)

车房大佬:左右隔篱一齐玩

这日午饭时候,成哥大剌剌坐在门口等外卖。望见Yan走近,已打招呼:“我会用手推车改装,刚刚落咗柯打;我讲,佢帮手整。”说时指一指隔篱舖专营五金铁闸的工程公司。

“咪住,是推地下嘅泥,还是推冧间屋𠮶种?”成哥忽然发问。Yan微微笑,耐心解说:

“比赛有3个部分,第一个是推土机前面种花:沙上有盆花,你推沙但花不能倒。”

“咁架车要好贴地,有个铲噃。”成哥即应。

“第二个是卡板木粒,你推一下,看可推到几多?”

“咁架车要好滑、好流畅。”成哥点头说。

“第三是愚公移山,斗快将一个沙山移去另一边。”

“咁一定要有个铲,否则一推就冧;重要成堆咁推,个铲要好贴地先得,可调校高低嘅。”成哥沉静下来,若有所思。

基哥喜欢十三街平租,10年前他的舖月租7,500,今天差不多双倍,依然属低租。而业主特别有人情味,市道差时曾主动减租,“所以对呢度有感情。”(韩洁瑶摄)

Yan信步走过9条街来到基哥的车房,“比赛战车?好湿碎啫,我哋做机械嘅,好简单,有个构思,几个钟就得啦。”架着眼镜的基哥温文地报告;不过又说溜嘴:“已经整紧。”可否一看?他左顾右盼,支吾以对:“梗系唔得!不如去睇其他人先啦!”说着就要带Yan去看另一个车房大佬“博士”。

Yan形容成哥、基哥十足大细路,想刺探军情,又怕泄露先机。事实两人相识多年,成哥从前是业余车手,玩小型赛车,基哥就做后勤维修,二人先后落户十三街。

Yan本身是十三街木艺工作室“青春工艺”的搞手,平时跟车房大佬打招呼聊几句,想不到今次竟有近十位车房大佬响应动手造车出赛,认真“畀面”。

“大家左右隔篱一齐玩下啰,对于十三街重建有呼吁性质的活动,我当然支持,叫几个车房老友参加无所谓。”基哥笑道。

Yan(左)和Vangi(右)指出,虽然“社区”是热议字眼,但“什么是社区?”“为什么要去关心社区?”学生未必明白,所以蓝屋的教育计划最先入学校,然后来到第二部曲用展览和活动接触街坊。(韩洁瑶摄)

打机争霸 再驳社区连结

十三街除了北面的木厂街和南面的马头角道,当中11条直街以吉祥动物(龙、凤、鹿、麒麟{麟}、鹰、鹏、雁{鸿}、蝉、燕、马{骏}及鹤)开首,如龙图街、鹿鸣街,古意洋溢,楼龄都早超过50了。

策划蓝屋创作室文化保育教育计划的方韵芝(Vangi)指出,十三街重建传了十几年,暂时未有日子,街坊听得多觉得不会来了。“这里有200多家车房,各自维修不同汽车部件,好难找到一个地方容纳它们。有人建议起一座汽车维修中心全迁进去,但这样就会变成领展——你加租佢硬食,街坊无得拣。”提案展便是该计划的第二部曲。

为了令街坊对社区、重建和未来多一些认知和想像,策展团队除了搞展览,还绞尽脑汁动员街坊参与:重点活动除了<把一切推倒大赛>,今周末率先来个<牛棚机王争霸战>,有机友主动借机、借带,正好召唤街坊一起时光倒流:从前大家会落楼下机舖斗几转,现在各自归家约friend上网打机,少了撞口撞脸的机会,所以团队想透过打机,重新接驳社区连结。

尹天怡<Frenemy>是为外国游客设计的明信片,讲述摩罗街人与人的关系。(韩洁瑶摄)

因为珍视 才看得听得仔细

提案展本身亦已开始,展至下月初。“一次为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卖旗,有位男士问我:‘我是男人,妇女劳工关我咩事?’”参展人彭灼楹、黄文进分享。

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城市,我们习惯对很多人很多事视而不见。彭、黄二人的作品<关于清洁工想说的>图文并茂,其实是个土瓜湾清洁工的调查报告;他们跟清洁阿姐和阿叔对谈,还跟对方的工作路线走了一圈,深深体会他们工作的不断重复和辛酸苦闷。

清洁工连基本的进食权利也被剥夺。(韩洁瑶摄)

关于观塘,如火如荼重建中的裕民坊大概给人最深的印象。在同区中华基督教会蒙民伟书院学生耳中,却透过声音认识这个老区丰富的层次:沙沙风声的是早晨的晓明街、沓沓是脚步声、“喂,早晨!”是街坊老远就打招,还有附近街市的声音:“有无泥鯭呀?”“巴西鸡翼两磅34”“靓姐,埋嚟啦喂!”声音交织了日常,置身其中蒙上眼睛,尤其容易感受到它们所构成的独特温度和肌理。

跟着声音地图走,体验不一样的观塘。(韩洁瑶摄)

在留意最细碎的声响之前,相信每一个访客最先会被展场正门入口那3张由天花垂至腰际的工笔画吸引,画中人是中西区大牌档洗碗阿姐传菜阿哥,小人物大聚焦。Vangi解释这些巨型画幅的张力:“十三街和附近的街坊来到,他们会多了一层想像:对身处的社区,人家可以这样。你阅读下去,如那几大幅工笔画,需要细微的观察,因为你珍视一样东西,才可以如此细致。”放诸社区,亦然。

梁丽雯<若失莫忘>。(韩洁瑶摄)

------------------------------------------

《土瓜湾之后》社区生活提案展

日期:即日至2月5日

地点:牛棚艺术村12号

详情:《土瓜湾之后》社区生活提案展- Facebook

精・点・活・动

1月7日

- “社区生活提案”台北交流团分享会

-  社区把脉:城市发展“望、闻、问、切”

-  浓情机铺之“牛棚机王争霸战”

1月14日

- 十三街Gear之把一切推倒大赛

- 《土瓜湾之后》公众导赏团

1月26日

-“牛棚送猴迎鸡大杂烩”社区同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