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界限|伤健舞者突破自我 跨地域以舞蹈翻译书信交流
疫情下,过往跨地艺术交流活动被逼停摆,即将在大馆举办的“香港艺术节@大馆”亦不例外。有团体想到让两地的社区舞者传递影像书信对舞,隔空交流舞蹈,造就本年度艺术节节目“两地书”的出现。
“两地书”除了让香港和沈阳的舞者交流外,最特别之处是香港的舞团是由伤健共融的舞者组成,他们在协作艺术家的带动下,尽管在语言、行动及视觉上各有差异,亦能一同融入舞蹈,以动作翻译及即兴舞来回应沈阳的信件。协作两地书的艺术家认为,艺术无分界别,跳舞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这个想法成功融入“两地书”舞团,让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一同享受艺术。
摄影:林振华
两地书的香港舞团由不同能力背景及伤健的社区舞者混合而成。10人的舞团当中,年纪横跨17至69岁,包括轮椅人士阿Joy、自闭症女孩乐儿、后天失明的Trada及南亚舞者等。每一次的训练,协作的香港两地书艺术家丸仔总是先让他们放松,围成圆圈坐在一起闭眼及深呼吸,静心了解接下来的安排。
进入状态后,丸仔会开始让舞者动起来,他以中英同步的旁白引导舞者慢慢自由舞动。过程中并无任何音乐伴随,舞者跟随身体和呼吸节奏去摆动。舞者既能发挥即兴舞蹈,舞姿亦能保持协调。其后丸仔让他们先观看沈阳的来信,透过影片取得更多的灵感及和相隔异地的舞者交流,亦讨论对他们来信的看法。
后天失明的Trada是这次两地书其中一名参演舞者。Trada年轻时患上青光眼,18年前完全失明。她在中学时曾学过中国舞,但因逐渐失去视力,她的舞蹈之旅被迫停止,去年才重新接触舞蹈。
口述影像成失明人士融入舞团法宝
是次参演对Trada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除了跳舞,其中一个环节更令Trada感到抗拒,“由细到大,我都唔太钟影相,要我拍片,初时我好抗拒,怕手机对唔正啲舞者。喺周边人鼓励下,我先决定去试下”。Trada全凭感觉进行拍摄,影片出炉时,效果却远比她想像中好。
拍摄过程顺利令Trada更加融入舞团中,但视力问题会否成为Trada在舞团的障碍?事实上,她并未因而降低参与度,在其他舞者协助下,更投入其中,“喺播影片𠮶阵,丸仔或其他舞者会以口述影像去描述佢哋(舞者)正在跳什么,令我投入感变大。我可以掌握到,原来啲舞者姿势系点”。
Trada对能够参与整个舞步构思和设计感觉良好,亦十分支持同类型的活动,认为不同类型的人也需要有更多资源配合,让他们有更好的发挥。
舞蹈助轮椅人士重拾快乐
另一名舞者则是69岁的Joy,他于50岁时因中风,从此与轮椅相伴。Joy年轻时曾参加长达7年的土风舞兴趣班,其后任职的士司机便放下跳舞兴趣。Joy坦言,起初得知自己成为轮椅人士时,十分不开心,“跳舞系我嘅兴趣,一跳舞就好开心,可以忘记负面嘅嘢”。
5年前,Joy意外发现共生舞团,生命仿佛出现曙光,“一开始见到话轮椅人士都可以跳舞,就打算试下”。Joy因而重启他跳舞之路,成为两地书参演的一员,重拾跳舞乐趣,“(两地书舞团)呢度包容好大,就算我唔小心撞到人,佢哋都会唔会介意”。对于沈阳的书信,他则表示十分期待,希望能擦出一些火花。
两地书表演前的彩排让Joy扩阔社交圈子,有平台让他和其他人沟通互动,“之前(中风后)唔够胆望人,依家有返啲自信”。他透露中风后常常感到不开心,重新接触跳舞令他重拾快乐,故家人都十分支持他出演。
自闭症女孩表演欲强 主动与其他舞者交流
自闭症女孩乐儿也是两地书参演一员。乐儿从小到大的表演欲强,在别人面前表演从不会害羞,常常闻歌起舞。访谈过程中,乐儿不时说道:“一齐跳,开心,一齐开心”,并主动和其他舞者交流。
乐儿祖母十分支持她参演两地书,“学术上唔系佢强项,反而唱歌跳舞系,但疫下难发挥。见有机会,就畀佢去”。乐儿祖母认为,两地书的预演采排期间,令乐儿有更多机会接触和认识不同的人,扩展她的社交圈子。
协作艺术家:艺术应该让所有人有份参与
协作两地书艺术家丸仔以往在工作上经常和不同能力的人士接触,促使两地书结合不同舞者参演,“我觉得舞蹈系每一个人嘅权利”,丸仔坚定地说。他表示,不同能力的人,无论文化背景、属于什么社群,以及中间的隔膜有多远,都能透过舞蹈走在一起,透过舞蹈参与创作。
“点解当有一个轮椅角色,唔系揾一个轮椅人士(演员)去演,反而去揾黄秋生去演?”
此外,丸仔也关注艺术的通达度,“何谓无障碍?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呢样好广阔”。他以电影《沦落人》为例,“点解当有一个轮椅角色,唔系揾一个轮椅人士(演员)去演,反而去揾黄秋生去演?”他认为,这个情况揭示了现时艺术的通达度不足,不同能力背景及伤健人士未能获得同等机会。丸仔希望透过两地书演出,参演舞者可享受过程之余,也能传递“艺术应该让所有人有份参与”的想法给观众。
两地书由艺术家丸仔(香港)和陈氏太极十三代传人林映池(沈阳)协作,把不同能力及文化背景社区舞者透过舞蹈联系起来。两地由5月开始便以电子影像书信形式互相交流,期间来回6封书信。沈阳一方以太极拳作为起点,给香港发出第一封电子影像书信,香港则以“动作翻译 ”回应。香港舞者将在6月期间于大馆和沈阳的舞者作实时连线,现场即兴回应沈阳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