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拜山多花臣 上载相片做祭品 VR墓园几可乱真

撰文: 郑秋婵
出版:更新:

时移世易,现代人生活愈来愈依赖虚拟世界,日常生活照片上载社交平台,生活由互联网主导。但将这些网络互动扩展至传统祭祀,又是否能成为未来的趋势?有公司投资7位数字的资金设立收费网祭平台,连接社交平台的同时,设有手机apps,还计划推出VR虚拟实景墓园,以科技创造新的生者与死者关系:生者吃一餐饭可随时随地上载图片网祭死者,或者为每位逝去的人都立一本独一无二的传记,更甚者,可以大爱无彊地祭祀中外名人如孙中山。

“念恩网”由一对父子袁仕杰及袁思明创办,行政总裁袁思明指父亲年迈,要长途跋涉回乡祭祖多有不便;而且亲戚散居世界各地,难以相约聚首,创造“念恩网”能方便各地亲友相约祭祖。

现实中,不同宗教的祭祀模式也不同,网祭亦如是。(罗君豪摄)
“念恩网”行政总裁袁思明及创办人袁仕杰。(郑秋婵摄)

拍一张照片 供一份祭品

祭祀不一定是悲伤与眼泪,也可以是即兴创意。“念恩网”是收费网站,需要注册,并同比缴付会费。按照念恩网的祭祀示范教材,用户可以选择先人牌位的页面,设立牌位后点选自订祭品。这些祭品可以按照宗教仪式选择,也可以发挥创意随时随地为先人度身订做,除了传统的三牲五礼,也可以用现代的电子产品,甚或即时分享美食、时装在网站祭拜。

选择了自订的祭品后,可以拍下照片然后上载,并且自己为祭品改一个名称,预算祭拜持续时间大概多久。在网站完成祭祀设定后,点选菜单中的祭品,祭品便会自动摆放于荧光幕的桌子上。

不同的宗教背景人士,祭祀方式有所不同。网祭也可以有不同宗教的祭祀模式,包括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袁思明说:“道教的祭祀活动较多,祭祀用品也较多,有肉有花。佛教及天主教则相对比较简单。”

自订祭品需改一个名称,并预算祭品持续时间。(网站截图)

为每位先人 在云端立一本传记

另外,网站也可建立家谱或族谱,上载先人资料为先人立传记,随时随地上网看传记思念逝者。网站设有先人纪念页,子孙上载先人的生平事迹,包括相片、声音、家训、影像、喜欢的音乐等资料到网站的云端系统。传记会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先人一生,子孙亦可随时打开网站或手机app翻开资料,悼念先人。

族谱系统可连系不同在世族人的社交帐户,包括个人电话、电邮及社交平台帐号。当其他子孙发起个人或多人的祭祀活动时,相关族人会收到电邮及手机app通知,并能回复是否参与是次祭祀。

网祭也可以上香,不过只是按一个选项隔著萤幕上香。(黄永俊摄)

风水宝地有得拣 虚拟实境墓园 

袁思明指网站第二阶段计划推出虚拟实境(VR)墓园服务,让用户挑选风水宝地,并结合VR眼镜,体验临场祭祀。发布会上,袁思明示范于添马公园的草地上设立墓园,并让在场嘉宾体验VR墓园服务。

风水宝地选址添马公园。(郑秋婵摄)
香港佛教联合会董事释智鸿法师于发布会上体验虚拟实境(VR)墓园服务。(郑秋婵摄)

推动新祭祀文化 中外名人也上网

另外,他们亦计划将中外名人的生平事迹罗列于网站,如国父孙中山。袁思明指希望借此推动新的祭祀文化。他说20年前无人接受火化,如今却很普遍,市民需时间接受网祭文化。他亦预计不同宗教接受程度不同,部分如天主教及基督教的人士,会较快接受新的祭祀形式。

网站行政总裁袁思明示范祭祀孙中山。(郑秋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