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故事】小贩与小贩管理队的爱情:他们邂逅于没有走鬼的年代
小贩与小贩管理队有如老鼠与猫。小贩在隙缝中求存,如老鼠般,夜深才出没,但总挑动小贩管理队的神经,因为猫的天性是灭鼠。然而两者关系非想像中势不两立,你追我赶下,甚至孕育出浪漫爱情故事。究竟,是谁逼使他们处于对立面上,形成水火不容的猫与鼠关系?
走鬼一追一逐,追出爱情?听上去匪夷所思,传说般的“猫与鼠”爱情故事在现实中却不止一个。
记者采访了一对老夫老妻,女的是小贩,男的是小贩管理队职员,同一屋簷下遮风挡雨数十载,一生背负着外人看似对立的身分,正正因为这对立的身份,两人不愿透露真实姓名,我们尚且化名为鼠姐与猫生。
邂逅于没有“走鬼”的年代
60至70年代是小贩全盛期,有多达30万个小贩。鼠姐与猫生的爱情,也在这个蓬勃的时代萌芽。鼠姐忆述,早期小贩与小贩管理队关系不错,更不用“走鬼”。那个年代,没有甚么商场、街市,政府没特别监管小贩,市政局职员只是巡例逛逛,看见摊档“放太出”,便叫他们收好一点,不会阻着途人行路就可以,“有时,他们(职员)下班后还会光顾。”鼠姐笑说。
你工作表现好好,但不能入“飞虎队”。
那时,猫与鼠的关系尚未形成,因此婚后猫生没有反对鼠姐当小贩,只是申请不在鼠姐摆档的地区当值,以防有“利益冲突”。但后来,市政局还是知道他们的关系,“他工作表现好好,但就是不能入市政局飞虎队。”猫生至今也不埋怨。
1970年代,巿政局不再签发新的小贩牌照。
1993年,市政局提出强制性取消流动小贩牌照的政策,3年内逐步取缔市区内的流动小贩牌照。
双方都是最好的聆听者
政府以影响市容为由,开始打压小贩,但是小贩管理队的职员,脱下制服后,也不过是升斗市民,执法时也有几分挣扎。
因为太太是小贩,猫生更加明白小贩走鬼的辛苦,遇到6、70岁、或带着小孩的小贩都不会拉,只叫他们离开便了事。下班后,也会跟鼠姐诉说,因为她比一般人更加明白丈夫的两难。
小贩明白职员只是“打份工”,代为执行上司、决策者的命令,职员也了解小贩只是为了生存、生活,故此不会“去得太尽”,那还是一个互相理解的年代。
鼠姐说起,曾有另一些小贩与小贩管理队情侣,一方甚至真正逮捕过另一方。
后来鼠姐听说,小贩管理队要被逼“交数”。街道的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只剩下驱赶、逃走,和对峙。小贩无奈变成小贩管理队眼中的“过街老鼠”,前线执法人员被逼在一片嘘闹声中工作。逼使基层对垒的,其实是背后的决策者。
几年前,有女同事在票控垃圾虫时,被殴至尾指永久伤残。男同事也不能幸免,早年有个被外判工斩伤的例子……
小贩彭东尼在2006年因被两名食环职员追捕,被货车撞至重伤,昏迷三个月后,至今仍长期卧床;同年,又一小贩罗光清因被食环人员追捕,情急下跳明渠,遇溺死亡。
截至2014年12月底,本港约有 1 480名无牌小贩。
2014年,无牌小贩被定罪的检控个案共有28 206宗。
鼠姐说著、说著,跟猫先生的罗曼蒂克尚未完全开展,遂便打住,在长大了的孩子面前,不愿多谈。“那可能是会惹人取笑的关系和经历,不想多说了。”
实在的关系没什么应该被取笑的,然而,在今日社会,管理者和平民间的紧张关系下,鼠姐或者真会被揶揄、被误会是否患上“斯得哥尔摩症候群”,爱上加害者?或许我们无法再能理解,以前的社会,那个还未需要走鬼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