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智慧邻里及社区】 公众参与 共建智慧邻里及社区

撰文: 谢德勤
出版:更新:

“城市在人类历史上出现,本来就是为了便于防卫、管治和进行经济活动。可以说,城市本来就不是为老年人口而建的。随著持续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全球趋势,也许现在已经到了历史的转捩点:我们的城市需要容纳人口比重极高的长者。人口老龄化是因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而出现,再加上营养、居住条件、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的改善而结的善果。它不应被视为具破坏性的‘高龄海啸’,而应该是一股积极的动力,让我们可以借此创造更美好、更包容的社区。”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JCDISI) 总监凌嘉勤先生指出。
要建构美好和包容的社区,公众参与最为重要。在香港、内地、马来西亚,甚至缅甸等地,都有不少由持份者共创的智慧社区项目,当中包括社区厨房及邻里重建等真实案例。
摄影:黄舒慧

与长者共创设计 鼓励积极老龄化

“我们的文化中容易把‘敬老’误会成轻视长者能力的表现,误把长者当成比青年或中年、成年人不济的弱者,却忽视了人会变老这个现实,并塑造了年长人士能力衰退的社会刻板印象。”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社会项目经理及社会项目小组主管郑依依女士指。

为打破这种刻板印象,郑女士认为要站在长者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要,并让大众留意到他们的人生智慧。为此,JCDISI透过一连串由学生、不同背景的人与长者一同共创设计的社会项目,设计了一些与长者工作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原型,包括为年长拾荒者设计的“回收车”、由第三龄义工营运的“社区厨房”及创新长者中心的服务等项目。郑女士期望,这些项目能为我们日趋老龄化社会营造包容的文化,鼓励“老友记”实践积极老龄化。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社会项目经理社会项目小组主管郑依依女士与共创团队设计的“回收车”。
经过共创设计,按长者需求,JCDISI为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林植宣博士老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长者友善的活动资讯网站。

缅甸众筹平台 鼓励公民参与

有没有想过,香港人都可以解决缅甸的社会问题?陈柏衡先生是一位社会企业家,本身拥有金融背景,因为被缅甸的历史所打动,而建立了众筹平台MM Community,以推动缅甸包容性发展为目标:“在仰光的偏远郊区有一个荒废的小水塘,面积如几个篮球场,我们举行了多个社区参与活动,与当地的长者沟通,又与当地政府及议员、非牟利组织合作。当地长者希望要‘Stay Healthy’,我们最终成立了他们需要的户外健身中心。”陈先生希望继续利用众筹科技,让大众重新思考公民参与,缩短当地社会问题及政府方案之间的差距。

MM Community共同创办人陈柏衡先生。

马来西亚持份者高度参与营造空间

“持份者的参与是成功实践地方营造的一个关键步骤。”来自马来西亚的Think City 高级策划主任谭淑琳女士说。谭女士于2014年加入市区更新机构Think City担任项目助理,负责分析及了解社区的需要,制订相宜的城市发展计划及共创设计。

谭女士所参与的Think City地方营造(Placemaking)项目针对槟城乔治市及北海两地,为当地居民建立居住、工作、娱乐及学习的理想地方。“地方营造除了改善空间的实体特征,更可改善当地的经济效益、为居民建立一个更健康、生产力更高、韧力更强的社会。”对她而言,持份者的参与程度是成功实践地方营造的关键因素,而充分了解一个空间的历史和空间使用者的需求,可让所有人都更加享受空间。

Think City 高级策划主任谭淑琳女士。

广州参与式规划设计 令邻里自发参与公共事务

在广州拥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泮塘五约村,保留有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多姓宗族共居的乡土聚落,是广州历史城区中罕见。在进行地方改造时,如何有机地连接社区,让居民更融入社区生活之中?芮光晔女士及黄润琳先生分别任广州象城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师与广州翻屋企社区参与共创中心社区规划师。他们提出了参与式规划设计:先进行调查,如街头摆摊征求居民意见;再与居民进行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由居民监工,见证工程。他们成功让泮塘五约的空间变得更“接地气”,改善居民空间的同时,更带动本土历史文化自主保育传承,鼓励人们多自发参与公共事务,并与政府建立起多方沟通的新机制。

广州象城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师与广州翻屋企社区参与共创中心社区规划师黄润琳先生(图左)及芮光晔女士(图右)。
象城在广州的泮塘五约村进行参与式规划设计。

香港构建垂直的跨代社区 共住共生

香港作为一个垂直城市,能否在同一幢高层大楼内提供多元的用途空间,构建垂直的跨代社区,促进跨代互动,共住共生?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空间项目经理及空间项目小组主管陆永康博士,联同一口设计工作室,与安老院的住户、员工和社群,以及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和护理学院的学者组成的共创团队,一同探索丽阁邨一间安老院的天台,设计全新的户外空间,例如治疗区、苗圃区、安静区、多功能用途区等,为香港跨代空间新设计的提供参考。

经过共创团队建议,丽阁邨一间安老院的天台设计全新的户外空间。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空间项目经理空间项目小组主管陆永康博士。

社会创新区域论坛:智慧邻里及社区应对双老化

“双老化”——人口老化和楼宇老化,虽已广受关注,但往往被视为两个独立议题,而两者的复合效应,却构成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现时面对的难题。JCDISI 提出采取以人为本的“双智慧”方针,利用“智慧乐龄”及“智慧城市”,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宜居度和社会韧力,应对“双老化”的严峻挑战。共创设计结合不同专才的技能,为社区带来崭新、重大的改变。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之社会创新区域论坛2020将会邀请以上几位讲者分享,并由香港社会企业总会执委会委员马锦华太平绅士带领讨论环节,一同探索智慧邻里及社区和共创设计相关的创新经验。

社会创新区域论坛2020为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辖下活动之一,将探讨双老化的严峻挑战,并召集欧亚专家集思广益,思考应对方案,为可持续城市及其居民带来更美好的将来。

社会创新区域论坛2020

主题:智慧邻里及社区:连系无界限

日期:2020 年11月6日(星期五)

时间:14:30至17:00

*活动设网上直播,英文及普通话即时传译

了解更多详情及报名,请按此进入网页:https://polyu.hk/Vc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