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戏院】旧街坊成建筑师花5年争取保育 带你走入戏院揭秘
屹立北角逾60年的皇都戏院,以独一无二的拱形桁架闻名中外。2015年,戏院开始传出被收购业权消息,民间担心再一历史建筑物被拆建成摩天大厦;直至3年前,它由三级被提升为一级历史建筑物,历史价值获肯定。月前,发展商用47.76亿元投得皇都,高调承诺日后将会保育戏院。
皇都戏院的命途峰回路转,由濒死到重获新生,在皇都戏院成长的吴韵怡是幕后功臣。她是建筑文物保育师,曾捍卫过湾仔同德押保育一役,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5年后,她终成功争取留下皇都,她得出如此结论:“如要保育,一定要及早关注历史建筑物。”
摄影:郑子峰
5年前,新世界发展开始收购戏院商户业权,事件酝酿几年,民间要求保育皇都消息不绝于耳。直至本月初,新世界宣布成功投得皇都戏院,新世界行政总裁郑志刚强调将“形神俱备”地保育皇都戏院。复修工程在2026年才完成,在皇都涅盘重生前,来走一转戏院。
戏院结业变桌球室
吴韵怡多年从事建筑文物保育工作,她领我们走进这座近乎已荒废的戏院大厦,打开被上锁的正门,逐步踏上楼梯,桌球室内的桌上摆放着铺满尘埃的桌球棒。皇都戏院于1952年落成,1959年易手后改名璇宫戏院,直至1997年结业,三年后改装成桌球会,直至去年结业。桌球室今日还保留昔日的戏院堂坐位置,但天花很矮,看起来不像是戏院该有的格局。
吴韵怡也有同样疑问,她问过当年将戏院改造成桌球室的建筑师,“当年桌球室为了节省建筑成本,没有大改动戏院结构,只将戏院的座位用围板封起,再升高地台及加上假天花,就成了现时的桌球室。”当年的无心插柳,结果促使皇都戏院往后能还原大部分原貌。
再爬上两层楼梯,前往戏院超等位区。上层设专供超等位客人使用的男女厕,当年的指示牌仍完好无缺地挂在墙边,楼梯踏板、墙边油漆剥落,一块玻璃镜掉落在地上,残破不全——时间犹如静止在1997年2月28日,皇都戏院结业那天。
皇都戏院专放嘉禾片 旧街坊常捧场
吴韵怡自小在皇都戏院商场长大,她清楚记得,当年最后一次入皇都戏院看的戏,是1997年成龙主演的贺岁片《一个好人》。“在皇都上映的戏都是嘉禾院线的电影。当年在北角有好几间戏院,不同戏院会播不同院线的戏。我们一家人都喜欢看戏,通常一个月看一次,就会在北角不同戏院穿梭。”她说。
当年电影业蓬勃,连带皇都戏院商场一同兴旺,场内十居其九都是鞋店,吴韵怡母亲是其中一分子。1984年,她母亲从北角健威商场搬来皇都戏院商场,取女儿名字韵怡,开设“韵怡公司(Wendy Company )”,专售童装。吴韵怡问过母亲,为何不用哥哥的名字做店名,她笑道:“她说觉得我个名比较适合卖童装。”
皇都戏院商场以前四通八达,巷弄间店家们的小孩很快便熟络,小朋友三五成群地到商场不同角落探险,是他们在商场内独有的乐趣。吴韵怡记起儿时回忆,源源不绝:“舖位对面是皇都戏院超等位入席的电梯大堂,如果没有人入场看戏时,一大群小朋友就会在大堂玩。以前有个婶婶负责开电梯,她有空时常常走过来与我们聊天,她丈夫则在煦和街摆档卖生果,冬天时就会炒栗子,我喜欢食栗子,他们常常请我吃......”
“那次(湾仔同德押)的失败,我好深刻的感觉是,如果要做保育、要争取有人关注,就一定要尽快做。”
从皇都生活到走上保育之路
从小浸淫在旧社区气氛下,令吴韵怡也不自觉地喜欢上旧事物。同学间流行看日本漫画,她却爱翻从前的怀旧少女漫画“十三点”、老夫子,还沉迷看粤剧名伶陈宝珠、萧芳芳,却从来不敢在同辈前提起,她笑:“我怕同学不理我”。大学选科时,她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建筑系,“对旧事物有兴趣、也对设计有兴趣,建筑系似乎能满足到。”毕业后,她到了中大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工作,自此踏上文物保育之路。
2015年,湾仔同德押面临清拆消息传出,有民间团体请求吴韵怡伸出援手,为同德押撰写建筑物评估报告力证它价值,那是她第一次参与民间保育行动。不过,最后一栋香港三级历史建筑,还是最后在迅雷不及掩耳间被拆卸,不少人开始反思,香港保育工作的步伐是否来得太迟,“那次的失败,我好深刻的感觉是,如果要做保育、要争取有人关注,就一定要尽快做。”她言语间满是遗憾。
翻旧报纸、重临旧地“寻根”
同德押事件发生不足半年后,发展的命运落到了皇都戏院身上。吴韵怡汲取教训,立即马不停蹄为保育皇都作准备。她翻了三个月旧报纸,找到以前璇宫戏院开幕的新闻,发现戏院史无前例地登了一整页的广告,为当年震撼盛事,“其中一个更震撼的,是找到当年邓丽君曾在皇都演出过!”
长大后的吴韵怡很少再踏足皇都戏院,这次的保育仿佛是一场“寻根之旅”。逐一翻看曾经在皇都的生活,她发现许多儿时不曾留意的事:天台突出的桁架设计在全球独一无二,物料也是用混凝土建成,并非一般的铁架。她把发现统统写进呈交古迹办的评估报告中,经过一年的讨论,最后古咨会通过将皇都戏院由三级历史建筑物提升为一级历史建筑物,“那刻我坐在古咨会的旁听室看直播,好激动!”
“整体香港在保育上比较落后。新加坡与香港一样,都是70年代才开始关注保育,但他们会有一个保育区,如针对街景保育,限制建新楼的高度、不能破坏整个保育区等,香港现在是流于一个个点去保育。”
历失败汲教训 “保育一定要尽早”
皇都成功争取获保育,吴韵怡功不可没。但问起她觉得是次皇都戏院成功留下的原因,她却谦虚道:“我觉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她继续解释,“当年是选举年,好多人都愿意为皇都戏院讲说话;而它本身是一个戏院,有很多人会去看戏,它的功能与民间很有关系,造就好多人支持保留。”
是次皇都获私人发展商保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但回顾整体香港的保育史,这似乎只是起步。吴韵怡说:“整体香港在保育上比较落后。新加坡与香港一样,都是70年代才开始关注保育,但他们会有一个保育区,如针对街景保育,限制建新楼的高度、不能破坏整个保育区等,香港现在是流于一个个点去保育。”
不过无论同德押的失败,还是皇都戏院的成功,吴韵怡都得到同一个结论:保育不能迟。她觉得民间可以做的事,是多点欣赏现存的历史建筑物,“不要留待最后一秒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