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靓相】港大生扬威法国摄影奖 专影“大懒蛇”最紧要快

撰文: 黎明佩
出版:更新:

以摄影捕捉生态,就如一套凝固生命的魔术,将闪瞬即逝的大自然美态与人分享。要玩这套魔术,却不需要昂贵、笨重的器材 —— 一个柔光罩,一部单反相机,一盏头灯再加一个水瓶。这些都是法国摄影大赛“Prix de la Photographie”得奖者Sam Yue,每次进行生态摄影的全部器材。

Sam Yue一辑以《蛇》为主题的作品,今年于法国摄影大赛Prix de la Photographie赢得亚军及荣誉奖。(黄宝莹摄)
一个柔光罩,一部单反相机,一盏头灯和水瓶,这些就是Sam Yue拍摄生态作品的全部器材。(黄宝莹摄)

捕捉“大懒蛇”夺奖

Sam Yue一辑以《蛇》为主题的作品,今年于法国摄影大赛Prix de la Photographie赢得亚军及荣誉奖,四张作品分别是婆罗洲丹浓谷的“黑头林蛇”及“绿瘦蛇”;台湾市区公园拍摄的“赤尾青竹丝”,以及香港大潭水塘的“青竹蛇”。

当初以《蛇》为主题参与摄影大赛,Sam Yue自言并没有太大野心,取《蛇》为题,原来只因“蛇比较懒”,不太活动,容易拍摄得好作品。四张作品,共三个地方,都是Sam Yue单纯为了保留纪录而拍摄的,每次拍摄过程数十秒完成,绝不会超过一分钟。

他说:“其实拍摄过程很快,看见了路边有趣的生物,我走到距离一步之隔内举高柔光镜,按下快门,拍完就走,过程不需要一分钟。”

居婆罗洲一年 与野生动物共处

两年前,他修读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博士课程,更远赴婆罗洲丹浓谷,在那原始的热带雨林居住一年,研究当地的哺乳类动物,以及棕榈树种植场。他居住在林里招待研究人员和交流学生的旅舍,当时来自香港的学生只有他一人。

懒猴,夜间活动,动作缓慢,栖息在树的顶部,摄于婆罗洲。(受访者提供)

自少热爱大自然的他,对丹浓谷的原始生态大开眼界,众多生物当中,Sam最喜欢蛙类,认为牠们那精灵的眼睛很可爱,更喜欢牠们身上的鲜艳颜色,鲜红、绿、蓝身黄点,都让Sam特别留意牠们的踪影。而谈到最喜欢的动物,他表示最喜欢云豹,身型与两只拉布拉多犬相若,形态神秘且有气势。

研究的其中一环,是在树林里放置100多部相机,记录野生动物的生活作息。他每天驾车深入林里,路径旁边随时可见果子狸、豹猫、黄麂、蛙、蛇等野生动物。当时,他每天带备相机,为眼见的每一种野生动物拍照留念,丹浓谷亦成为他踏进生态摄影之起步点。

莫氏树蛙,台湾特有种,头宽小于头长,吻端尖。(受访者提供)

Sam四岁移民加拿大,直至两年前回来香港修读博士学位,对比两地的生态,他笑言:“加拿大什么都没有,蝴蝶也不多见,所以当我来到香港看见丰富的生物品种十分兴奋,也希望继续在香港进行生态研究。”本港有纪录的蛇类超过50种,蛙类25种,Sam回到香港后已经拍摄过所有本土蛙类,未来,他希望花更多时间在生态研究上,同时亦于生态摄影方向发展。

本周六Sam将举行讲座,透过分享婆罗洲热带雨林所拍摄的照片,讲解他在当地的所见所闻,并介绍当地的珍稀物种。

“婆罗洲生态猎影Wild in Borneo”讲者:Sam Yue日期:11月19日(六)时间:2:30 – 4:30pm地点:野玩山店(湾仔轩尼诗道288号英皇集团中心1楼)免费入场

Sam Yue的四幅法国摄影大赛Prix de la Photographie得奖作品

赤尾青竹丝,摄于台湾市区公园。(受访者提供)
香港常见的青竹蛇,摄于大潭水塘。(受访者提供)
黑头林蛇,摄于婆罗洲。(受访者提供)
绿瘦蛇,摄于婆罗洲。(受访者提供)
Sam Yue常到港大校园后的龙虎山,那里物种丰富,方便发掘生态摄影题材。(黄宝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