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持续进修学院高级文凭课程 训练专才照顾长者及SEN学生
随著本港人口老化及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童愈来愈备受关注,社会对安老服务及融合教育需求殷切。有学者及老师坦言业内人手短缺,急需人才支援。岭南大学持续进修学院推出的健康及社会服务高级文凭及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需要)高级文凭课程可训练专才,填补业界人手不足的缺口。
人口老化是机遇
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温卓毅博士指,香港社会现正面对严重的人口老化情况,“根据政府推算,于2016年的65岁或以上人口比例为17%,2036年将占31%,而2066年的比重更会上升至37%。”温博士指,不要视人口老化为问题,而是新机遇。“长者人数将会变多,需要更多人手照顾长者。加上未来一代的长者在较优良的环境下成长,经济能力比较高,对服务质素的要求也比较高。”随著科技发展,近年在政府资助下,安老服务业界开始引入“乐龄科技”新仪器设备,改善人手配置,减低意外风险,“例如一些设备可以协助老人家走动,另一个例子为提醒长者服药时间的智能药盒。”但政府资助“僧多粥少”,安老院舍资金不足,引入的设备有限,未能应付数量庞大的长者所需,温博士坦言,始终需要更多有心的年轻人入行,长幼共融、照顾长者。
课程提供多元出路
岭南大学持续进修学院的健康及社会服务高级文凭课程因应社会护理服务需求而设计,除了专业医护知识及技巧,亦会教授学生把新科技应用于护理工作,并启发学生设计创新护理仪器;亦提供由注册护士指导、80小时的安老院舍及残障人士护理院的临床实习机会。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亦可应用在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完成课程并达到社会福利署要求的毕业生可申请注册为保健员,并在服务单位担任管理职位。毕业生也可以继续进修,升读社工、护士等大专课程。
融合教育工作缺乏人才
政府近年积极推动融合教育,协助有特殊学习需要(SEN)的学生融入主流学校。但照顾SEN学生不是易事,不同类别的SEN学生需要不同学习及情绪支援。于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任教、负责特殊教育需要统筹的陈明慧主任坦言,教师未必有足够经验及时间照顾SEN学生,需要融合教学助理做教材调适及入班支援等工作,但业界缺乏相关人才。
岭南大学持续进修学院的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需要)高级文凭课程教授支援SEN学童及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并提供100小时的中、小学或相关机构实习机会,协助SEN学童学习,支援他们的社交和情绪及纾缓家长的压力。学生完成课程后可担任融合教学助理、学生事务主任、社会工作助理或活动助理。陈老师对课程又有甚么看法?她认为课程可让学生加深对于融合教育工作的认识,从中学习照顾SEN学生的基本概念及技巧。
岭南大学持续进修学院将于7月21至24日举办即场及网上招生日,在香港中学文凭试考获五科(包括中国语文及英国语文)第二级或以上成绩的学生,即可报读相关课程。
即场及网上招生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