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缅过去】基层导演及编剧 以音乐剧重现狮子山精神

撰文: 陈霄泽
出版:更新:

冼振东,一位70后的舞台剧导演,外型阳刚魁梧,说话时声如洪钟,身边的人都爱称他做“大佬东”;张飞帆,一位80后的编剧,谈吐斯文有礼,给人的形象就是活脱脱的一位读书人。两人性格和形象截然不同,也出生于不同年代,可是两人只要一碰头便会聊个不停,异常投契。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原来都对旧香港情有独钟,甚至促使他们共同创作出一出关于香港60年代的音乐剧《时光倒流香港地》。

《时光倒流香港地》是一出由恒生银行和恒生青少年舞台合作的音乐剧,由41名中、小学生演出。讲述来自现代的主角小琳,回到60年代的深水埗,遇上年轻时的外婆阿慈,并一起经历当时香港的艰苦生活。过程中小琳化身成“女飞侠”行侠仗义,让外婆明白到坚毅不屈的“狮子山精神”的重要性。
年轻的阿慈辛苦经营饭店,与一班街坊互相守望相助。(主办方提供)

出身基层 生活艰苦但邻里关系融

冼、张两人坦言,60年代以前的旧香港,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但创作期间两人仍会经常忆起童年时的生活情景。冼振东生于公屋家庭,是典型的“屋邨仔”;而张飞帆则是在土瓜湾长大,孩童时就在密密麻麻的旧唐楼间穿梭。两人同样出身基层,即使生活艰苦但邻里关系融洽:他们自言会跟邻居一起吃饭、追电视剧,与其它小朋友到处乱跑;因为墙壁间隔薄,有时会听到邻家吵闹,也跟着揪心。而邻居之间亦会互相帮忙看家,通常家里总有邻家的钥匙,对彼此都很熟悉。在家不闭户的日子里,他们体会到何谓人情,何谓“狮子山精神”,在刻苦的生活中找到一点精神支柱。

沙展大天二(罗国豪饰,中)和警察到饭店“收片”,小琳游说阿慈不要就范。(主办方提供)

人们都说从前的人比较重情,冼振东亦承认这一点,但他澄清这不过是楼宇结构改变下,在所难免的结果:“从前的公屋打开门就见到对方,现在的屋苑还有会所,每家每户都重门深锁,连邻居姓什么也不知道。”但他们仍深信“狮子山精神”是香港人所共同拥有,而且能够横跨时空,代代传承。

张飞帆认为,纵使香港人的生活比从前富裕充足,可是不同年代的人,他们都有其生活难处。正因为每人要面对逆境,因此情感才能够相通,他说:“剧中的小琳将‘狮子山精神’带给外婆,但同时这份精神又源于小时候从外婆身上学到,这正正代表一种精神的循环。”

原创音乐剧《时光倒流香港地》第二度公演,约40名中小学生载歌载舞,演绎出香港人拚搏奋斗、刻苦自励的精神。(主办方提供)

三代香港人 重新演绎狮子山精神

当主流社会都说着“一蟹不如一蟹”的世代论述,批评新一代不挨得苦,骂他们是身娇肉贵的“港孩”时。冼、张却偏偏有着典型香港人不服输的精神,让41位青少年出演一出有关60年代香港历史的音乐剧,让他们演绎他们心中的“狮子山下精神”。

虽然初期冼、张二人也曾担心自己的决定,怀疑他们能否演绎距今半世纪的故事。可是这班一直都被看扁的“千禧BB”竟让他们喜出望外,训练正式开始后,他们的疑虑便一扫而空,因为眼前的这班年轻演员,竟能接受超出他们预期的严格训练。

大天二到饭店捉拿女飞侠。朗奇为了保护阿慈,不惜以身犯险。(主办方提供)

两人最深刻的就是在“大追捕”一幕中,他们要演员围着不停旋转的中央舞台跑,然后用消防梯在舞台爬上爬下,甚至还要在旋转过程中在舞台上做武打戏。过程中演员不但需要大量体力,而且还十分危险,有些演员也在过程中把手脚弄得瘀青。可是,他们在为期4个月,每星期3天,每天7小时无间断的专业训练里,他们竟一次也没有喊累。

那时候,两人就在想,这不就是他们的“狮子山下精神”吗?冼振东说:“我当导演那么多年很少在排练中段就被感动,每次他们唱《狮子山下人》时,我都会不禁热泪盈眶,因为他们正正代表着我们心中的香港精神。”

一出围绕香港60年代历史的音乐剧,由一位70后的导演执导,一位80后的编剧创作,并由41名千禧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演绎。这支跨越年代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我城独有的“狮子山精神”,即使历经数十载,依旧埋藏在各人心中,始终如一。

朗奇与阿慈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结局。(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