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睇牙难.上】跨区睇牙成常态 “剥五只牙排五次队!”
星期四早上六时,九龙城牙科诊所已有十数人在轮候。他们大部分是妇女、长者,也有外佣及年轻人。为了等脱一颗牙或得到止痛药,天还未光他们便来到排队。最早的一位,凌晨三时许便来到。
现时香港政府设有39间牙科诊所,主要服务公务员及合资格人士,当中提供公众服务的诊所只有11所。其中九龙有219万市民,却只有观塘及土瓜湾两间牙科街症诊所;港岛虽有127万居民,却只有一间。它们一星期只开放一至两天上午予公众,每次派32至84张筹,可谓一筹难求。若不幸派完,便需待第二天往另一区再轮候。因此,市民为免没筹,都一早来到排队。数十年来,无论炎热或寒冷,这11所牙科街症诊所,每星期总有一两天清晨就已挤满轮候者,渐渐成为社区中寻常的现象。
跨区、跨境看牙成为街坊寻常事,背后揭示的,是牙科服务缺乏规划。
18区中8区无牙科急症 市民凌晨出发跨区看牙
凌晨两时许,不少香港人才刚刚入睡,对50余岁的杨先生来说却是一天之始。那时他经已从床上爬了起来,几颗牙齿在他口腔内摇摇欲坠,牙肉蔓延着难以言喻的痛。靠散工维生的他最近失业了。私家牙科诊所脱一颗牙至少要几百元,他唯有向政府牙科街症求诊。然而,黄大仙区没有牙科街症诊所,他必须跨区看牙。
凌晨时候通勤,殊不简单:“从慈云山乘搭一程通宵小巴至九龙城,再转的士来到。”约三时半,他到达位于土瓜湾的九龙城政府合署,成为这天这所牙科街症诊所的第一个轮候者。这间诊所8时半开始登记,7时45分开始派筹。前一天,他也同样一早起床去了观塘的牙科街症脱牙:“七时才到的那些轮候者,都没筹了。”因为怕今天也会早派完筹,便同样凌晨三时就来到排队。
杨先生说:“每次诊症只能脱一颗牙。我要脱完五颗牙才能去镶牙,便需排五次队。昨天去观塘、今天来九龙城、下星期一再来九龙城,星期三去观塘,星期四再来九龙城,才得脱完。”
现时香港的牙科服务主要由私人市场提供,逾90%牙医在私营市场执业。政府牙科诊所主要服务公务员及合资格人士,(即公务员家属及退休公务员等)只有11所牙科诊所每星期有一两个上午提供服务予公众,且并非区区有。例如,港岛只有坚尼地城一所,九龙只有观塘及土瓜湾有。18区之中,油尖旺、黄大仙、沙田、湾仔、东区、南区、葵青及深水埗区皆没有牙科街症诊所。即使像医管局般将18区分做7个医院联网,港岛东及九龙西也乏牙科街症诊所。
因此,跨区看牙便是市民的常事。这天的轮候者当中,有些是九龙城区居民,但亦有长者一早便从深水埗来到。住观塘的雷小姐说:“虽然知道观塘区有一所牙科街症,但一星期只开星期三上午。我一星期只休星期四。”故安排不了去看自己区的诊所。一星期唯一一天休假,她便要五时起床,乘大半个小时车来看牙。
一位住钻石山的黄婆婆说:“自己没工作,仔女也不是‘揾好多’,没钱看私家医生。”唯有跨区排街症。回想起70年代,她也曾当过“打工皇帝”,牙坏了便去看私家牙医:“现在老了,没收入,不能看私家了。”相信不少长者跟她一样,退休后生活更拮据,不舍得花钱看牙。
牙科不属社区设施 没规划标准 牙科诊所由公务员事务局拨款
18区之中,8区没有牙科街症诊所,反而长洲和大澳都有,究竟卫生署如何决定牙科街症位置?据政府讲法,街症只治急症个案,即脱牙及止痛,其他问题均须向私营牙医求诊。然而,既是“急症”,为何市民需跨区求诊呢?
据规划署的《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医疗及保健设施属第三章的社区设施。它为医院划的标准为每1000人设5.5张病床,而每兴建一间分区或地区医院时,亦应设一间分科诊疗所/专科诊疗所。然而,规划署及卫生署皆指,牙科诊所没被划入标准之内,亦即政府没指标要按地区人口比例提供牙科服务。
据卫生署回应,原来卫生署辖下的牙科诊所均由公务员事务局拨款,而非医管局。牙科诊所的设立目的是履行政府在雇用公务员合约上的聘用条款——公务员、退休公务员及其家属的牙科医疗福利,亦即是成立目的没包括服务公众。
卫生署透过辖下其中11间政府牙科诊所,腾出特定时段为市民提供免费紧急牙科治疗。至于这11所的位置如何分配,卫生署回应“是基于当时需要、个别牙科诊所的使用情况及其他相关考虑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