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前路】“黑暗中对话”或不获续租 短时间内难觅新址
2016年9月1日更新:《香港01》于8月24日就本地社企“香港对话体验”(前身为“香港黑暗中对话”)或需另觅新址作出报道,“香港对话体验”及业主方就此报道作回应。香港对话体验及业主方指,“香港对话体验”行政总裁朱月如今年5月曾主动与业主联络,业主当时提出重新签订一份为期三年的租约,并附有两年续租权条款的建议(即租约期可伸延到2021年),惟朱月如没有接受,“我们希望能够在3年约满后能够再续3年或更长租约。”摄影:林振东
继“银杏馆”后,美孚另一社企“香港对话体验”占地近万呎的体验馆或同样需另觅新址。“对话体验”负责人表示,租约在两年后到期,但现阶段,双方未能达成共识;“对话体验”面对的困境是,若业主在约满前半年才通知不续租,短时间内势难再觅得偌大的地方继续经营,这个让人放下视觉、在全黑的环境下体验视障人士生活的社企,有可能从此绝迹。
前路不明 未敢公开募捐搬迁
“对话体验”自成立起便栖身于美孚盈晖荟,至今达7年,旨在为视障人士提供具尊严的工作,提高公众对残疾人士的认识,活动包括体验馆、暗中生日会、暗中夜宴、暗中作乐声演会等。行政总裁朱月如表示现有租约为期9年,每3年作租金调整,至2018年到期,即使今次愿意接受加租百分之五至十,她相信业权自去年转售后,新业主已另有计划,未必愿意续租,若新业主按租约规定,给予半年通知期,“对话体验”在短短数月,要寻找万呎的地方重新经营,并非易事。
朱月如解释,美孚体验馆占地近万呎,为营造全黑环境,在设馆时花了大笔费用在装修之上,令参加者可在全黑的环境下体验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若需搬迁,活化工厦及大商场都是潜力选址,不过大商场租金昂贵,工厦位置又偏僻,故在选址上有不少制肘。
据朱月如估计,搬迁的装修费将高达1,500万,社企难以承担,但需待业主确认不续租才敢向外募捐,故现状进退两难。
区议会铺引路径 茶餐厅读餐牌视障员工:已与街坊相互理解形成小社区
最担心搬迁恶梦成真的莫过于一班长期员工,其中从开馆便在此当导赏员的视障员工Julian与Sherman表示,在硬件上,他们已熟悉体验馆附近环境。Julian说,开馆首两年因有区议员到来参观后,主动向政府反映意见,令美孚地铁站至体验馆一段路增设了引路径,方便视障人士,若会馆搬迁,为方便上班而搬到附近居住的员工,亦得再次为工作搬屋及重新适应上班路线。
在软件方面,体验馆进注盈晖荟初期曾有其他商户误以为他们是盲人按摩,但经过多年交流,附近的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们相处,如茶餐厅员工会读出餐牌,把热茶手交手递上,以免他们烫伤,甚至有商户会到体验馆走一趟“黑暗之旅”,亲身感受视障人士的世界。街坊暱称朱仔的Julian说:“一堆人走在一起不是Community(社区),但当大家互相了解、彼此有交流、长期生活一起才形成Community。”这些都是经过7年交流的默契。
朱月如:望成首间有永久会址的社企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政策研究及倡议业务总监黄健伟表示,寻找会址非但是社企问题,全港企业也得面对,然而,社企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是肩负社会责任,例如聘请残疾人士,政府应推行相关政策支持。
根据社联的汇丰社会企业商务中心编制的《社企指南》,香港社企由2007年约200间,激增至2015/16年度的574间,显示社企数量上正稳步上升,亦愈趋多元化,惟不见政府有相关政策配合社企发展。黄健伟称,政府以基金支援社企营运为主,根本没有长期政策配合,认为政府可发挥更大角色,例如释放空置物业予社企优先使用。
朱月如也认为政府对社企的支援政策不多,“对话体验”亦不受惠于政府基金支援:“政府的基金最高只有300万,2009年设馆的装修费已达500万。”没有政策支援,社企只得靠自己,但即使“对话体验”是全港首间公开表示做到自负盈亏的社企,且能转亏为盈及派发股息,却无法负担永久会址作长期发展。不过,朱月如表示“有危便有机”,或许今次困难,会为“对话体验”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更希望有天可成为第一间拥有永久会址的社企。
她呼吁,若大众希望支持“对话体验”,可买票支持他们的年度筹款音乐会“暗中作乐”,在一片黑暗中以音乐交流,走进真正共融世界。门票收益扣除开支将全数拨捐“黑暗中对话(香港)基金会”,协助伤残人士进修或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