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台港游行】边城留台港生 留异地作后盾:有互相影响的关系

撰文: 廖俊升
出版:更新:

“大雨冲刷了一切,大雨也冲刷不了一切。”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写道。
6月12日下午,警察发射150枚催泪弹驱赶反修例示威者,政总外烟如下雨。那时台北正下大雨。一班在台的香港留学生冒雨聚集,看著电视机播放香港示威情况,一发发的枪声让他们想帮忙,却又身困异乡而无能为力。虽隔了一片大海,但那刻他们与香港感觉依然切身。
这班留学生没有被无力感打倒,反而被此鼓动起来。他们组成了“香港边城青年”,望以台湾为后盾遥遥支援香港这前线。数个月来,他们曾办声援示威的集会,也曾为香港示威者募集物资,又当过公共连侬墙的管理员。周日(29日),他们联同了多个台湾组织,主办一场以“反极权”为号的“港台大游行”,冀将台湾那份力量传递给香港。“香港人直至这一刻都是处于劣势,都是在大雨当中。但就算在大雨当中,我们也不应失去希望。不是因为希望,我们才站出来;而是因为站出来,我们才有希望。”香港边城青年成员Kuma说。
摄影:廖俊升

留学生的反修例运动

6月9日,香港百万人齐集铜锣湾街头要求撤回修例;这日,一众在台湾港人以“在台香港学生及毕业生逃犯条例关注组”的身份,到香港经济贸易文化办事处发起集会反对修例,为台湾境内的反修例声援行动的揭开了序幕。然而,政府对于百万人意愿不为所动,宣布草案将会如期二读,激发连串示威行动。6月12日,在香港,大批示威者包围立法会及政府总部,希望阻止立法会进行二读辩论。就在当日下午,警方发射催泪弹、橡胶子弹及布袋弹驱散示威者。

那天,在台港生也聚集起来看电视直播。“围住个电视,看示威者被警察打⋯⋯”Kuma说,当时他们看著人群想逃避,但却走投无路。可是,即使他们感到愤怒,却明白到自己身处异地,不能直接到现场参与,只能眼白白看著战友被打,无力感充斥心头,根本什么都做不了。不过,他们没有被无力感支配。他们马上在当地筹组了连串的反修例行动,翌日(13日)他们便到了总统府请愿,又联合不同团体于6月16日举办了反修例集会,紧凑性几乎跟香港同步。

6月16日,有团体于台北举行反修例集会声援香港示威者,有超过一万人出席。(香港边城青年Facebook图片)

作港示威后勤 

Kuma说,早前有留学生希望表达反修例的意向,但并没有组织为他们发声,甚至有些学校的港澳会会长表态反修例后,被学生会切割。到六月底,这一班留学港生和毕业生决定联合起来,成立一个以台湾为基地、针对香港议题长期作战的留学生组织。这个组织原先是有关反修例的关注组,后来香港的运动演变成为五大诉求,他们也调整了方向,希望持续跟进关于香港的议题,于是在七月组成了“香港边城青年”。

组织成立之后,他们便马上筹备各项工作,若以这场抗争的分工来比喻,香港现场的示威者是前线,他们就是物资组、后勤组。他们的第一个行动是收集头盔等物资,再转运回港供应给香港示威前线。Kuma说,他们的只有不足30个成员,一同办大大小小的集会、放映活动,以及交流会,将香港反修例运动的讯息传递到台湾社会内。他形容,组织人手紧拙,就如“一个人当十个人用”,但各自分工清晰,而且长期处理战斗状况,本著为香港付出的心,化解了不少难关。

这三个月来,一众边城青年在海外奋斗,但Kuma也有一种无法落场的无力感。他说,自己在这场运动里面,曾经多次产生回港抗争的念头,但又担心自己帮不了忙,决定留在台湾作后勤工作。

自比身处边城 勉港人站出来才有希望

这班年青人隔著海洋,遥望家乡经历轰动的三个月,他们自比身处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边城》是中国作家沈从文的著名小诗,沈20岁便离开了家乡湘西,只身到北京从文,后来又随文学中心南移,迁居上海,抗日时再跑到了云南。一生漂泊,到他返回湘西,那里已历多翻人事变迁。《边城》就是描述湘西水边小城内的爱情故事。

Kuma久居台湾,年初读到《边城》,六月的经历让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边城。“大雨冲刷了一切,大雨也冲刷不了一切”,他这样引述书中的一句说,6月12日的台北下大雨,而香港亦烟如雨下,“香港就好像在淋雨,612那天我们在看香港警察打示威者,催液弹逼示威者去地铁站,但是又无路可逃”。

不过,他认为大雨冲不散他们的意志。“香港人直至这一刻都是处于劣势,都是在大雨当中。但就算在大雨当中,我们也不应失去希望。不是因为希望,我们才站出来;而是因为站出来,我们才有希望。”七月“香港边城青年”正式成立,正正取名自沈从文的著作,一班离乡漂荡的留学生,为自己的家乡站了出来。

Kuma笑称自己是“香港边城废青”,不会吹嘘自己的贡献,但他们不卑不亢。纵使自己身处海外,他们依然作出不同尝试,冀影响香港的局势,例如是举办国际集会向港府施加压力、向香港示威者供应物资,以及争取当地完善庇护机制。他比喻香港为“同心圆”,身于海外的香港人就站在边界。他认为,就算边界未必可以直接影响香港,但他们还能在边界的环境里头继续贡献,尽力帮助这个地方。“香港人难以百分之百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增加极权的成本。”

Kuma来到台湾已经8年,算一算数间,也快赶上自己在香港的日子。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当时在台中的Kuma,也特意跑到台北立法院参与。

反修例唤醒香港人共同意识

Kuma来台8年,这段时间他都一直关心香港事态,而经历反修例运动,他对香港的感情升华。他说,2014年自己在台湾经历雨伞运动,成立过台湾的政改关组注,不过关注组亦随著运动落幕而解散。他又笑言,当时自己不敢大声说出“我爱香港”四字,又对中国没有感觉,“以前觉得国歌不属于我,好肉麻。它不代表我时,又宣称正代表我。不了⋯⋯”对于自己的身份,他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

异乡闻《愿荣光归香港》泛泪

经反修例一役,他觉得整体香港的公民意识比起雨伞运动时大大提升,“香港人”这身份认同变得更加鲜明和坚强,而他自己也很想捍卫这个身份,觉得“Pround of being a Hong Kongers”(以身为香港人为荣)。早前有人创作了反修例歌曲《愿荣光归香港》,更加让这位海外香港仔泛起思乡情,“头几次听真的会哭,有种感觉让我认同,这是之前没有体验过。”

多番挣扎回港 终决定留台发挥影响力

然而,他们在台湾有工作和学业,不能说回港便回港。过去三月,他们亦曾多番挣扎回港直接参与示威场合。Kuma说,由于自己家住荃湾,8月25日的荃葵青游行令他内心有很大挣扎,到底要不要回港。但他又认为香港示威者久经历练,自己到场只意味现场多了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留在台湾的贡献或更大。“10月1号我相信组织所有人都想在这历史时刻回去,但真正帮到香港什么?这个问题⋯⋯唉。”Kuma叹,这段时间不断反思,回港是为了逞强,或者是为了还债,最后他决定留在台湾处理组织的工作,与香港示威者“兄弟爬山”。

周日他们将会在台北举行反修例运动中首场台湾游行,在立法院外的济南路起步。

周日将办大游行 提出四大主张

周日(29日),香港边城青年将会联同台湾团体,高举“反极权”旗帜,合办首个关于这场反修例运动的大型游行。他们提出四大主张,除了呼应香港民间提出的五大诉求;他们也要求台湾政府拒绝《一中和平协议》,以展现台湾游行的主体性。“很多台湾人不希望和中国变成从属关系,他们会特别重视此事,而游行又在台湾举行,所以希望尊重他们的主体性。”此外他们又因有港留学生在香港示威被捕,要求台湾政府为他们保留学藉。最后是要求完善庇护机制,Kuma说,港台之间并非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在“难民”定义上有争议,同时有香港示威者担心来台后的生活不受保障,因此他们希望台政府更妥善处理庇护后的工作,使其安心求助,“签证上、生活上、财务上,就业还是读书,甚至乎心理状况,这些需要帮助。”

游行环绕台北立法院,经西门町等地方,Kuma希望路途上会有港人留意到游行,并加入同行,然后到济南路举行晚会。

台港两地Connected 两岸的命运共同体

毕竟台湾与香港有一海之隔,台湾人为什么要关心香港?Kuma认为,如今香港和台湾是命运共同体。他解释,香港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停滞,而且自由也有倒退的迹像。台湾面对中国的压力,也可能将要面对同时问题,所以令港台产生共鸣。“有台湾议员形容,常有人说台湾挺香港,但他们会说香港也在挺台湾。”他说,台湾和香港的关系,已经由朋友转变成战友。

七月以降,香港边城青年在台湾举办过多个反修例活动,台湾民众的反应相当热烈。他们曾为港示威者收集二手物资,即日宣布行动,便收到七百个头盔。早前他们负责管理公馆地下道的连侬墙,数天已经被民众贴满;而连侬墙的种子,散播到台湾遍地开花,如今多所大学里都有连侬墙;他又忆述,他们曾办梁天琦纪录片《地厚天高》的电影交流会,有一个年长的台湾观众作出分享时,他一开口便已哭成泪人,也得见对于香港的事,台湾人也能够感同身受。

6月16日,民阵指香港有二百万人参与反修例游行,创历史新高;同日,台湾亦有超过一万人出席集会,人数远多于各地的反修例行动。Kuma形容,港台民众在对抗中国极权之下有共同目标,就如关键的盟友;同时台湾在90年出现普选制度之后,让香港人对民主产生无限的想像,有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

“香港人直至这一刻都是处于劣势,都是在大雨当中。但就算在大雨当中,我们也不应失去希望。不是因为希望,我们才站出来;而是因为站出来,我们才有希望。”香港边城青年成员Kuma说。

冀全球港人同坚持 引起国际关注

“台湾有一句说话:‘如果没人排队,怎么会有人排队?’这形容夜市有人排队买鸡扒,就会愈来愈多人排;如果完全没有人排,就不会有人去排。”Kuma认为若这次游行引起社会关注,便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往后关心的人便愈来愈多。他说,周日的游行,将会是“不分党派、只问良知”,无论香港还是台湾,都能凝众最多的人。

他们发起台港游行之后,全世界有逾50个城市响应在同一天举办活动,同样以“反极权”为宗旨。一众边青在海外负起重担,冀呼唤台湾人会支持香港,同时令国际社会都关注事件。他希望与香港的同伴一同奋斗,直至成功争取诉求。“就好像跑马拉松一样,马拉松就是要撑住,到某个位置你就会很累很累,看你能否撑住。”Kum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