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幽静村落缺防风设施 村民叹暴风雨下如“等死”

撰文: 陈霄泽
出版:更新:

有近400年历史的沙田梅子林村,现时约有50多人居住,当中不少是老人,由于村庄位处僻远高地,不但缺乏紧急救援通道,曾有救护车因无法直接驶入村庄,而延误救援工作;加上欠缺护土墙等防风设施,一旦台风来袭,居民安全岌岌可危…

水务署以梅子林村地处偏僻,人口稀少为由,70年来一直未为村内安装自来水,只有搭建水管引导山坑水到村内供村民使用。(黄文轩摄)

全村仅有小桥作要道 泥水堵塞“等死”

香港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夏季天气炎热多雨,不但年雨量超过2300毫米,过去更多次受台风吹袭,导致大量人命及财产损失。1962年强台风“温黛”袭港,便造成183死388伤,更横扫沙田3000家寮屋,导致多个家庭无家可归。

梅子林村位于沙田区郊野地带,隐于林木茂密的山谷中,从附近富安花园出发,沿梅子林路上行,步行45分钟方抵达村庄。由于梅子林位置偏僻,人口稀少,因此有些到附近行山的人士,甚至从未听说过村庄的存在。

年过七旬的村民吴明,带领记者走到梅子林村后山,沿途尽是密密麻麻的高树和竹林,彷似走进原始森林,踩在脚下的石块更因密不透光的树荫而铺满苔藓,稍一不慎,便会滑倒地上。

村民吴明从小在梅子林村长大,虽然如今已搬出元朗居住,但每天早上依然坚持驾车回来梅子林村,呼吸清新空气。(黄文轩摄)

梅子林背靠高山,可是村庄防止山泥倾泻设施相当不足,过去曾因此发生意外。“𠮶阵啲泥石冲咗落嚟,堆哂喺隔篱啲旧屋,差啲就将啲屋埋咗。”吴明说,事后政府派人前来处理泥石,可是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大型机器无法驶进村内,因此足足花费近两个月时间,才完成所有清理工作,至今亦只有涉事的山坡有加建护土墙,其他路段依然是“赤裸裸”的。

吴明说,村内一旦发生意外,出入村庄的唯一主要通道,便是位于村口的小桥。可是小桥两旁杂草丛生,狭窄得只容许一人同时通过。若驾车前往梅子林村,由于现时未有车路可直达村庄,因此车辆须停泊在村口,然后步行10分钟方可入村。吴明指著邻居屋前的空地,忆述当年年老的村民在家中发生意外,救护车因无法直接驶入村庄,救护人员只能背着装备徒步走到寓所,可是最终该名伤者回天乏术。

村民自资建临时行车桥 地政总署:非法占用政府土地

吴明又指雨季的时候,如若不巧碰上暴风雨,黄色的泥水便会从上游沿山溪冲下,水位更会上升数呎,原本是小桥的位置,便瞬间变成流水湍急的“黄河”,根本无法出入。他忆述,有次不幸遇上暴风雨,出入的通道被泥水堵塞,立马打电话求救,可惜救援队伍却苦无入村的对策,因此他只能在家中等候近两个小时,直到暴风雨转弱,水位逐渐退下后,救援人员才有方法入村。他无奈地表示,当时仿佛只能在村内“等死”。

“所以我哋真系好需要一条桥,唔系一旦出咩事,真系冇人上到嚟。”吴明慨叹。由于交通不便,村民曾自资搭建入村的临时行车桥,但地政署却以非法占用政府土地,并在未经准许下违例兴建的名义,于2012年将行车桥拆除,但至今政府尚未有任何就改善梅子林村交通问题的方案,亦无任何针对梅子林村,一旦遇上恶劣天气下,保障村民安全的紧急营救策略。

梅子林村隐于山谷之中,环境清幽,是行山热点。(黄文轩摄)
梅子林村位置偏僻,要先穿过幽暗的小道后,才可进入村庄。(黄文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