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史】“东方不败”元老中场陈鸿平获台护照:民国队吃香
战后香港足球发展相当蓬勃,以香港球员为主的中华民国国家队在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曾夺两次默迪卡杯冠军、两次亚运足球金牌和获得一次亚洲杯季军。六、七十年代香港球坛人才辈出,令香港获得“远东足球王国”的美誉,更成为中华民国国家队的“兵工厂”。直至1971年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位置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再无在香港征召球员,香港和中华民国“分家”之后,中华民国足球渐渐没落。
香港足球传奇陈鸿平以球员身分横跨球坛最鼎盛的六、七十年代,助中华民国勇夺默迪卡杯冠军。后来他担任教练,创下四年七冠的“东方皇朝”。即使到今日他还是离不开足球,继续担任港超球会理文的顾问。最近,陈鸿平与一众民国元老获得中华民国护照,作为球星们为民国付出的铁证。以往的陈鸿平被左派认为是“反动”的右派球员,对共产党执政诸多不满。然而时移势易,今天他对于共产党的看法已有些少转变,“共产党已经变了,自由度高了很多,只是未有民主。”陈鸿平说。
早年中华民国队比香港队吃香
现年76岁的前中华民国国脚及港队教练陈鸿平虽已不再担任足球正职,但他仍退而不休,继续担任理文的足球顾问,每星期亦会与一众香港足球元老踢球。这天,陈鸿平身穿理文球衣来到球场,向记者谈旧时香港与民国的足球威水史。陈鸿平说,早在1960年他已经代表中华民国足球队青年军,远赴泰国作赛。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未开放,作为香港顶尖球员,只有香港和民国两个代表队选择,而当时他就被民国征召入队。“那个年代,喜欢代表中华民国多过香港。因为有安家费,待遇更好。而在东南亚,中华民国队吃香好多。”
两夺默迪卡杯
球员时代的陈鸿平正正处于中华民国的鼎盛时期,那时候香港球坛粒粒皆星,而技术精湛的陈鸿平仍然脱颖而出,两度以主将的身分代表民国赢得有“小亚运”之称的亚洲大型足球赛事默迪卡杯。1963年的麦迪卡杯决赛中,中华民国以1比0小胜韩国首次夺标,赛后球队抵达台北花车巡游,更获蒋介石亲自接见;两年后,民国再以不败之身称皇。
球星也要打两分工
陈鸿平虽有一身好球技,但这位民国中场悍将仍因为生活所需,长年打两分工作。1968年他加盟怡和洋行旗下的同名球队,怡和为他在公司安排了一分兼职推销员,一直做了21年。虽说兼职或影响休息和训练,但他凭著对足球的热爱,过著“早上上班,下午练波,晚上休息”的生活模式。“以前踢足球的待遇不太好,有一千元(月薪)已很好,一个人生活尚可,但有家庭的话负担就会好重。”陈鸿平说。
得怡和无条件支持 自由出外练波比赛
怡和慢慢成为了陈鸿平的强大后盾,让他无后顾之忧,在足球路上一往无前,至今他仍然非常感激怡和。“怡和搞了三年便退出了球圈,但仍继续让我留在公司,亦让我去练波,出外踢球也由得你。虽然我是效力第二支球队,不再是跟怡和踢,但还是很自由,我想没有其他公司会这样。”
左右分明的球坛 陈鸿平代表民国出赛
六、七十年代,香港球坛派系壁垒分明,支持共产党的左派球会有愉园、东升和电话等,与支持国民党的右派如东方、光华、杰志等球会抗衡。两派球会对立鲜明,“国共大战”赛事往往座无虚席,东方和愉园更加是争标常客。陈鸿平说自己当时是右派球员,并选择了代表民国,他说:“当时好多人靠右,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六零年代还在搞政治运动,人心背向就很明显了,还是民国比较受落。”不过巧合地,六十年代初陈鸿平正正是效力左派球会愉园,他就笑言自己好像变了球队中的“反动派”。
虽然陈鸿平支持国民党,但他坦言,选择代表中华民国并不存在政治考虑,而他是后期才意识到当时共产党的不济,“当时还是小子,未想到太多政治。但入了民国队几年,到文革时就想始思考,二十多岁时看到好多事。那些政治运动,甚么大镬饭、三反五反,之后就是文革,自己都懂得判断。”他更一直对中国的制度有所质疑,“(八九六四)当时看电视直播,你说一个人都没有死,打死都冇人信啦!”
共产党日渐壮大 “要向现实低头”
时移势易,左右对峙的火药味渐渐失色。八十年代起,国民党在香港失势,昔日的右派球会也慢慢“脱蓝”,而左派球会东升在86年降班后一直无法挤身顶级联赛,愉园近年就一直在甲、乙和丙组联赛浮沉,而来年愉园将会重返顶级联赛。国民党势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力日益上升,陈鸿平如今也淡言,那些斗争日子已远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乃事实,还望众人“要向现实低头。”
争取数年终获民国护照 陈鸿平认为今再无国共之分
虽然曾代表中华民国,但陈鸿平在内的一众香港中华民国元老并无台湾户藉,于是他们在2013年展开了争取中华民国护照的旅程。而就在去年年底,首批元老获得了中华民国护照及国民身分证,确立了“民国人”的身分。虽然获得国民身分,但他认为中国就是中国,并无两国之分,也觉得台湾问题上,两地政府应该坐下来好好讨论,而非继续僵持。
陈鸿平认为,昔日不济的共产党已经改变了,“我都不同意共产党的专制,但她会变,现在都变咗啦,自由度好高,只是未有民主。新加坡李光耀又如何?都没有民主,头发长一点都要你剪。”那时候坚持右派的陈鸿平直言,现在希望中国能够变得更好,更想台湾能够影响中国大陆转变,“像水一样,你滴一滴不行,两滴三滴,本来橙红色,沟多点白色的水就沟淡你,不过要时间。”他认为一国两制也是台湾的可行选项,“其实一国两制也不差,只是香港有点变色。共产党想统治你,台湾有本钱的话,也可以跟他说不想一国两制,用自己的模式,没有所谓,但你要坐下来沟通。”
退役后执起教鞭 创下不败“东方皇朝”
1968年,陈鸿平便在民国队中退下火线,1971年中华民国的联合国席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后来更退出了亚洲足协,自此也没有在香港征召球员。1980年,陈鸿平正式挂靴并执起教鞭,执教海蜂、星岛、东方及香港队等球队,并屡次获得佳绩,包括在1992至1995年为东方豪取7个冠军创下“东方皇朝”。在1992/93年球季的首循环中,东方创下零落败、零失球、零失分的“三零”纪录,联赛又以5比0大胜南华,球迷乐颂“喝采之声遍香江,东方不败震四方”。时至今日,这段经历仍令陈鸿平回味无穷,坦言球员合拍方可创造神话,“我第一年教东方,一个冠军也拿不到,联赛最后一场有几个机会把握不到,只得亚军,否则便可以四年夺四个联赛冠军。第二年我们便开始夺冠,最后三年夺七个冠军。不过我想杰志现在都做到,可能更多。”
港队与世界杯决赛周无缘
1994年世界杯外围赛,香港队与南韩、黎巴嫩和巴林同组,那次香港队就与小组晋级的机会擦身而过,当时的香港队教练正正是陈鸿平。“当时每组只有一队可以出线,我们第一轮战绩很好排第二。但去到第二轮要到韩国汉城作赛,第一场就对首名的韩国,一输便拉开了距离,球员便觉得没有希望和踢得不积极。”他解释,当时韩国一取胜,便会在小组之中一支独秀,其他队伍失去出线希望。球员虽然失望,奖金又微薄,但仍然打得一场好波,“我们对韩国领先1比0至八十分钟,但最后十分钟被入四球,最终输了4比1。他们换了一两个人,我们未必是气力不继。虽然对手很强,但我们也踢得很出色。”
怀念港足风光 冀本地球员进步回到美好年华
不论是球员年代还是执教时,陈鸿平见证一个又一个球星诞生,也看著球坛没落,“蒋世豪、张子岱、张子慧、李健和⋯⋯要数都一大堆,现在的球员就很难数。”球场座无虚席的画面已多年不复见,陈鸿平大叹可惜,直言若要回到从前水平必要忍痛削减联赛的外援,训练本地青年球员,“现在好多小朋友喜欢踢足球,但你要给他们发挥的机会。联赛一队四个外援,全部球队的中锋都是外援球员,多数球队打一个前锋,但是外援已经霸了那个位置。如果没有机会发挥,球员做得多后备都会转行,那是不是要减一个外援位置呢?就连现在香港队的前锋都全是入藉兵,艾力士、辛祖、麦基和佐迪,但他们都三十几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