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节】三大缺点:大路、低质、多女 “宅男”:满足唔到我!

撰文: 陈霄泽
出版:更新:

“动漫节”一向被视为动漫界盛事,形形色色的商品和展览,让人眼花撩乱。不少人认为“动漫节”必然是一众热爱动漫文化“宅男”们的天堂。
Jack自中六第一本漫画《魔法老师》开始,便醉心日本动漫文化,至今已有7年。从最初欣赏漫画情节和画功,到后来研究相关小说、游戏、动画等等,甚至追踪声优的动态,听他们每一首歌,每天还会花数小时“追番”(追看每季新推出的动漫作品),更新动漫资讯。“其实动漫只系一种兴趣,点解研究科学就得,研究动漫就唔得?”Jack说。

去年7月29日动漫节开幕,一位动漫迷器材充足,扎马举机拍下一名打扮成动画《KERORO军曹》角色的Cosplayer(角色扮演者)。(梁鹏威摄)

“宅男”非指足不出户  是次文化爱好者
Jack解释,“宅男”原非解作足不出户的人,它源自日文“御宅”(おたく,Otaku)一词,原是一种尊称,后来泛指所有对“次文化”相当熟悉的狂热者,譬如熟悉火车的人,就是“铁道宅”;熟悉军事武器的人,就是“军事宅”;而大众所认识的,热衷于动漫文化的就是“动漫宅”。身为动漫宅,Jack却决意不参加“动漫节”,更列出三个不去动漫节的原因。

理由一:专业“动漫宅”嫌动漫节只属“入门级”

主场馆虽有不同大型参展商,惟主题都较大众化,走到任何一个角落,都只能看见“高达”、“海贼王”、“火影忍者”等热门作品的踪影。

“宅男”阅读量较多较广,可是相对较新和冷僻的作品在馆内却少之又少。他认为“动漫节”似乎不清楚他们的需要:“我同朋友去到场馆根本揾唔到足够资源,老实讲𠮶度根本满足唔到我。”对资深动漫迷而言,“动漫节”只属于“入门级”,许多他们想要的动漫精品、模型手办、Galgame(美少女游戏)、同人作品,许多都无法在场内买到。

“出Cos”前,每位Cosplayer都需要做许多资料搜集和准备功夫。(梁鹏威摄)

理由二:商品Cosplayer参差不齐

“动漫节”有近百个摊位,部分小规模的摊位,产品质量十分参差,甚至有些一眼就能揭穿的“山寨货”。

不仅产品参差,“人”也令人大跌眼镜,所说的是“Cosplayer”。每年主办单位还会举办“Cosplay大赛”吸引观众。这班穿上动漫角色服装的Cosplayer同是“宅男宅女”,从他们亲手缝制的精美服饰,可知他们对动漫的热忱不输任何人。

可是,Jack曾在场内认识一位“Cosplayer”,发现她只翻过一两本主流漫画,然后那天她碰巧看见某角色的服装很漂亮,便说要“出cos”,但实则对该角色的背景一无所知,圈内人都称这类人为“衣架”。Jack慨叹不少“宅男”已放弃“动漫节”,转投“C3日本动玩博览”、“Rainbow Gala”等博览会,为抢门票和舞台头位,甚至通宵两天排队:“产品丰富啲,Cosplay又高质啲,嘉宾又吸引啲,咁一定要排啦!”

“龙友”在为Cosplayer拍照,他身旁的手推车还放满拍摄工具和动漫精品(梁鹏威摄)

理由三:“女神”喧宾夺主 加深对“宅男”偏见

每年动漫节都请来不少外貌姣好、衣著火辣的“宅男女神”,不过这反而令Jack不再参加“动漫节”。“我嚟呢度系为咗睇二次元,如果我要睇靓女,我会去其他地方。”Jack说既名为“香港动漫电玩节”,必须围绕“动漫”和“电玩”两大主题。参展商出动美女辅助宣传原是无可厚非,但近年“宅男女神”和写真却逐渐成为活动主卖点。

他解释自己不抗拒“女神”,也不排除有“宅男”确实喜欢她们,但他担心“女神”形象过于性感,容易令人误会“宅男”都是色胚子,加深大众对“宅文化”的误解和偏见。“平日睇动漫已经成日畀老一辈话幼稚,唔需要有更多标签。”Jack认为动漫经常遭人扭曲,作为推广动漫文化的“动漫节”理应澄清,而非令问题恶化。

盼香港终有“动漫宅”容身地

Jack在动漫路上一直感觉孤单。每当他有新发现时,最苦恼的就是没有分享的对象。进入大学后,他跟朋友一起加入“翻译组”,组织起“动漫庄会”,还积极地在网上认识各地的动漫迷,交流心得。

如今他偶尔还会跟网友“下线聚会”,但他慨叹香港甚少其容身之所。“你估我哋去Maid Café(女仆咖啡店)系为咗女咩?系因为只有𠮶度播嘅音乐同动画先适合我哋⋯⋯”他明白短时间内无法打破大众对“宅男”的刻板印象,但他希望香港至少有一个真正代表他们的“动漫节”。

全心全意投入兴趣,有时需要承受孤独的痛苦。(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