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版“鱼菜共生”系统 小学生桌上掌握生态概念
鱼菜共生的概念对香港人并不陌生,既可养鱼,又能种菜,也是绿色家居的点缀。一个造型简单的鱼菜共生装置,还可以是小学课堂的教材,成为科学和环保教育的一部分。生态循环的概念看似复杂,但放进一个能触摸、观赏和有收成的小巧装置里,大自然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即时清晰呈现,即使毋需靠课本,学生都能掌握当中的原理。
“这水管可以把下面的水吸上去,鱼的大便经过Bio-Filter过滤,之后就可以成为菜的养份,然后干净的水又可以循环给鱼。”
鱼菜共生装置的运作原理,包含了化学、物理及生物各科学的应用,听起来艰深难懂,但小四学生Mannix解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不消半分钟已有条不紊地说出基本概念,“循环”一词更是用得准确。
再考考这位精灵的小学生:每隔多久喂鱼一次?“2至3日。”还可以种甚么菜?“芽菜和沙津菜。”最好玩是哪一个步骤?“组合(鱼菜共生装置)的时候。”
“在课室中活用一些教学道具、模型,让他们有所感受,才能真正在他们心中播下种子,领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可以种西瓜吗?”“鱼是可以吃的吗?”“我想养一条大鱼,牠就可以食小鱼,那就可以变成食物链了。”小四学生初次接触这系统,对陌生的装置充满好奇,一连串大大小小的疑问,引发了小宇宙的潜藏能量,使他们更投入的参与和思考。
触手可及的生态概念
为了配合教统局推动STEM教育(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福建中学附属学校校长徐区懿华早前曾在学校装置水草缸,让学生从中认识水生植物;又为了推动环保概念,年初购入两个鱼菜共生装置,让学生亲手组合和管理,Potti团队亦亲身到学校上课,向学生进行指导并讲解原理。
“让学生全权主理,结果是有惊喜的,看到他们投入、好奇的上课表现,我认为是成功的体验。”徐校长认为,在学校推动环保有时候只流于形式,但环保和生态不该只是概念,它更应该与日常生活切实地连结,因为生活与生态互相影响,环环相扣。“在课室中活用一些教学道具、模型,让他们有所感受,才能真正在他们心中播下种子,领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有份参与指导课堂的老师指,学生最初接触鱼菜共生系统,曾混淆了一些基本概念,误以为日后养鱼都不用换水,农场里种菜都不用施肥。但经过解释系统背后的原理,渐逐对装置有更深认识,就能了解正确的耕种概念。